为进一步优化本科教学成果申报质量,推动民族高校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升级,学院于9月25日组织召开《需求对接 场域锻造 战略响应——民族高校法治人才 “四阶递进” 培养体系》本科教学成果奖项目申报论证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邓崧教授担任论证专家。
论证会伊始,学院党委书记杨光明首先对邓崧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探索成果。杨光明书记指出,民族高校法治人才培养肩负着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使命,此次申报的 “四阶递进” 培养体系,是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区域需求,历经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形成的创新成果,希望通过专家的专业指导,进一步完善成果内容,提升申报竞争力,为后续教学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项目组成员围绕申报成果的核心内容进行详细汇报。汇报从项目背景、核心理念、实施路径、实践成效与创新价值五个维度展开,重点阐述了 “四阶递进” 培养体系的设计逻辑。汇报过程中,项目团队还展示了近年来在该体系下取得的教学成果,包括学生竞赛获奖、就业质量提升、校企合作案例等实证材料。
在听取汇报后,邓崧教授对该教学成果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 “四阶递进” 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民族高校办学定位与法治人才培养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性、较强的创新性与扎实的实践性,尤其在“需求对接”与“战略响应”环节,充分体现了民族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助力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符合当前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同时,邓崧教授也从成果申报的专业性角度提出了宝贵建议:一是进一步梳理成果的核心逻辑,提炼 “四阶递进” 各阶段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独特优势,形成更具辨识度的理论框架;二是强化成果的实证支撑,补充具体教学案例、数据对比分析等材料,更直观地展现成果的实施效果;三是优化申报材料的呈现方式,突出成果的创新点与推广价值,增强申报材料的说服力与吸引力。
此次论证会的召开,不仅为学院本科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也为学院教学团队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推动学院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教务办
编辑:李爽
初审(校):柳宇春
复审(校):滕文标
终审(校):婻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