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授刘计划老师受我院邀请,作了题为《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展望》的学术讲座,侯东亮教授主持,王毅婷老师以及多名学生参加本次讲座。

2023年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立法规划,刑事诉讼法修改被列为第一类项目。刘计划教授就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展望举办讲座,对此次修改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修改的必要性、现状、条件以及具体问题等方面,为同学们未来学习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讲座中,刘计划教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通过列举我国历次关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历程及特色,强调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案件的回顾中,深刻阐述了现行刑事诉讼法修改和完善的必要性。刘教授指出,自1979年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法虽历经多次修改,条文和字数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审判程序立法等方面仍显粗疏。其次,当前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已具备多方面条件。立法机关在过往修改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司法实务部门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力量为修改提供了现实依据,刑事诉讼法学界的雄厚研究力量和丰硕成果则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此外,各国刑事诉讼法法典的翻译出版也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国际借鉴资源,为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创造了有利时机。最后,在谈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具体问题时,刘计划教授针对立法目的方面提供了前瞻性的观点,要确保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实现平衡。

讲座结尾,王毅婷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实务中出现的具体情形,引导同学们思考对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侯东亮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呼吁同学们在未来学习中要做到:第一,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探索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性。第二,要具备世界的眼光,在学习中加强比较法学的研究。
图文:吴健英
编辑:刘易,吴昊,李爽
初审(校):司润荣
复审(校):滕文标
终审(校):婻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