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雨花读书会第四、五、六期

发布日期:2025-07-01 作者: 来源: 点击:

法学入门·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雨花读书会

第四期——《法学第一课》

为了营造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共建书香校园,有效推动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建设,积极培育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校园社区文化,我院于6月6日在蕙苑3栋一站式社区书香园地举办了第四期雨花读书会:共探《法学第一课》的智慧之旅。


图片
活动主持人佴诗羽同学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和分享书目《法学第一课》。随后,书籍分享人陈华伟同学阐述了本书内容,分享了选择本书作为本期分享书目的初衷,交流阅读感想,强调了学习法学思维和方法论的重要性。接着,大家踊跃发言,交流心得,纷纷写下阅读感悟。在读书会的尾声,组织了法学知识互动游戏。同学们踊跃答题,现场氛围异常活跃。
图片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雨花读书会能够继续举办更多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深入交流法学知识的宝贵机会,期待与每一位法学爱好者在未来的读书会中相遇!


法学乐趣·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雨花读书会

第五期——《洞穴奇案》

为培养思辨精神,营造专业学习氛围,提升同学们的法律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我院于2025年6月20日17:10——18:10在蕙苑三栋一站式学生社区书香园地开展第四期雨花读书会,同学们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负责人布山山介绍活动流程,并对分享书目《洞穴奇案》进行简要概述。该书围绕虚构的“洞穴探险者杀人案”展开,19名法学家针对案件中的法律与道德困境展开激烈辩论,涵盖自然法与实证法的冲突、紧急避险原则的适用、法律目的与正义的关系等经典法学命题,是法学领域极具争议与深度的理论著作,对法律实践与哲学思考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图片


2024级法学本科涉外班朱东灿同学结合书籍内容,阐述了案件背景、各法学派观点及核心争议焦点。他分享选择该书的理由:“《洞穴奇案》以极端案例激发法律人对规则本质的思考,帮助我们跳出单一思维模式,理解法律在复杂现实中的适用困境。”

随后,朱东灿同学结合法学专业特点,提出思考:“当法律条文与伦理道德冲突时,司法实践如何兼顾情理法?这对法学与社区矫正工作中个案研判与人性化矫正方案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法律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紧急状态下的道德责任界定”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达观点并记录感悟。

活动最后,举办法律知识竞答环节,题目涵盖《洞穴奇案》核心法理、刑法基本原则等内容,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思辨。图片

此次读书会通过经典法学著作研读,激发了同学们对法律哲学的探索热情,提升了辩证思维能力。未来,法学与社区矫正专业将持续以读书会为载体,打造“书香浸润、思辨同行”的学习氛围,推动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协同发展。


法学拓展·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雨花读书会

第六期——《论犯罪与刑罚》

6月27日,我院顺利开展了第六期雨花读书会,同学们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负责人介绍了本次活动流程和分享书目《论犯罪与刑罚》。该书作为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该书批判封建刑法的残酷、罪刑擅断等弊端,提出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刑罚人道化等现代刑法原则,为刑事司法的文明化奠定理论基础;主张刑罚应以预防犯罪为主要目的,而非单纯的报复,强调刑罚的及时性、确定性和适度性,以达到威慑和改造罪犯的效果;反对酷刑和死刑滥用,倡导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这部著作不仅推动了18世纪欧洲刑法改革,也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刑法制度提供了重要启示——促使人们反思刑罚的目的与价值,强调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来构建更公正、人道的社会秩序。


图片
2023级法学班本科彪盈同学阐述了本书内容,分享选择本书作为本期分享书目的初衷,交流了阅读感悟,强调学习刑罚制度文明化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了解更多相关法律知识。而后,大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本学期最后一场读书会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更引导着同学们以一种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往后,我们会持续努力。



图文:彪盈、朱东灿、陈华伟

                      编辑: 吴昊

                      初审(校):柳宇春

                      复审(校):滕文标

                      终审(校):婻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