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至27日,第九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民族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及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日本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150多人齐聚一堂,交流研究最新成果,共促演化语言学发展。
开幕式上,那金华校长致欢迎辞,那校长介绍了我校语言学学科建设情况,她指出我校长期致力于东南亚、南亚和少数民族多种语言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是中国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学的研究重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涵盖了11个民族,开设有12个少数民族语种的专业教育。大会名誉主席、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先生在开幕式上做了发言,开幕式由副校长李光明主持。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加强语言学的国内外合作,促进多学科协作”,主要议题有:(1)语言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2)中国语言的演化与中国人群的演化;(3)中国语言的演化与考古学的证据;(4)语言的横向传递与纵向传递;(5)语言与大脑;(6)语言实验研究。围绕着这些议题,共有11个知名学者做了主题报告,他们分别是《中国语言学报》(JCL)主编、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王士元先生;美国芝加哥大学语言学系Frank J. McLoraine的杰出服务教授 穆夫温先生;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校区亚洲语言与文学系教授,李方桂中国语言学学会秘书、主任沈钟伟先生;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教授、云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大卫·布拉德利先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音实验室(Phonlab)主任凯斯.约翰森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彭刚先生;上海师范大学E语言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双成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保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客座教授、云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潘悟云先生;北京大学语音学实验室主任、中国语音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孔江平教授;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托马斯.斯科尼曼先生。在为期两天的分组讨论中,共有12个组100多位学者作了发言报告,与会学者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演化语言学,又称历时语言学,是通过梳理语言在一定时间跨度内所经历的种种变化,研究其历史性发展的学科。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王士元教授的倡议下,自2009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下一届将于明年再南京大学举办。
在闭幕式上,沈钟伟教授和王士元先生分别做了会议总结发言,指出19世纪的语言学研究中心在欧洲,20世纪在美国,21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心能否移到中国和亚洲,需要我们语言学界所有同仁一起努力。在了解语言更广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语言的变化、语言演化做出更高深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归纳,能够与西方学界互动和对话。闭幕式由本届大会主席、民族文化学院院长刘劲荣教授主持。
刘院长表示,本次演化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得到了多位语言学家和知名学者的大力支持,促进了中国语言学与国际语言学界的沟通与交流,为我校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我校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校建设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