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药学学科于2018年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1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23年,云南民族大学共招收药学硕士研究生47人,现有在校生144人,2023年授予学位42人。
一、培养目标与发展思路
(一)培养目标
云南民族大学药学硕士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药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学科交叉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从事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能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出贡献的药学专业高级人才。
具体要求是: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术道德和健康的身心,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掌握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提出研究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研教学工作所需要的表达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可承担开发和保护利用自然资源项目的研究工作。
3.具备使用英语进行文献阅读、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具备撰写英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二)发展思路
学校始终坚持“分类培养”原则,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强化提升分析与解决生物医药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实现培养全程管理。药学硕士研究生聚焦行业需求,选题应用性强。以服务医药行业需求和大健康领域发展为导向,开展药学服务、医药生产、质量评价、新药开发、流通管理和药品监管等领域的应用性课题研究。
二、培养条件建设情况
(一)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拥有了一批高水平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教师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95%以上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职称及专业方向分布合理,完全满足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教学、实验及学生培养需要。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全面指导工作;校外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为所指导的研究生创造条件进行学位论文的实践活动,并协助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
(二)教学科研支撑
学校着力提升培养资源建设课程能力,共开设适合药学硕士研究生修读的研究生课程20门,着力强化行业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指委核心课程建设指南符合程度较高,开设教指委核心课程7门;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成果丰富,目前有校级示范基地1个,院级示范基地9个。
(三)科学研究
2023年,本学位点以解决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应用研究及创新实践活动,全年研究生参与“大戟科金刚纂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天然多口味爆珠开发--制药技术在食品材料中的应用”等药学相关资源发现、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项目25项,发表相关中英文学术论文49篇,其中英文SCI论文23篇,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等各项活动和创新创业奖励10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四)奖助情况
学校按照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精心部署的要求,遵照国家和省制定的相关文件,加强奖助制度建设,规范评审程序,严把评审标准,奖学金-榜样力量、助学金-感恩之心、助学贷款-诚信为本、勤工助学-能力提升的全方位资助育人机制全面形成。2023年本专业学位点加强监管,全力投入,顺利完成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云南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少数民族进步奖学金、云南省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资助培养计划等的评审、管理、发放等工作。
2023年药学硕士研究生中获得国家奖学金4人,共计发放8万元;云南省政府奖学金4人,共计发放4万元;学业奖学金获奖人数144人,累计发放36.5万元;同时本专业学位点受资助硕士研究生392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89.5万元,研究生奖学金覆盖面达100%,助学金覆盖面则为100%。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情况
2023年本专业学位点共招生47人。
(二)课程教学与学术交流
2023年,为解决学校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授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前沿性内容不足等问题,组织申报《高等药物化学》等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13项,培育项目1项,有效增加了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供给,也完善了药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提升研究生教学效果,学校积极加强药学硕士研究生教材建设,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和鼓励研究生授课教师申请指定出版社研究生教材立项,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研究生规划教材。
2023年,本专业学位点授课人员100%具有支撑学科博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为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校聘请了10余人来自实践岗位兼任教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药学法规》等贴近实际应用的药品研发、临床实践、监管类实用课程,聘请了多位具有丰富药学相关生产、开发及临床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者等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讲座12余场,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各类研究生会议,部分研究生在会议上作报告。
(三)导师指导
2023年,学校继续严格落实“双导师”制,评聘制度完善。依据《全日制专业学位校内导师遴选办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选聘办法》,遴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内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遴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指导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负责实践环节指导。建立导师队伍定期培训及退出制度,依托基地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导师定期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导师组制建设,制定导师组权责划分机制、师生间及学生间沟通机制,全面推进校外导师参与招生、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实践考核、学位论文和答辩等环节,构建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导师队伍。2023年本学位点新增专业学位校内导师2人;新增专业学位校外导师2人。
(四))实践教学
为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及产教融合,学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与云南白药集团等一批知名制药企业和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科研院所等共5个单位签订协同育人基地协议,开展协同育人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力构建了我省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办学体系。
同时,本专业学位点还新签订专业实践基地3家,新增专业学位研究生省级示范基地2家,有效保障了研究生实践需求,完善了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研究生以进入实践基地或参与导师应用型课题的方式,开展药学技术转移、药学服务、药学管理等专业实践工作,达到提高实践创新与职业能力的效果。2021级44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了专业实践申请工作。
(五)论文质量
2023年,所有学位论文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选题得当,研究内容与目的明确,工作量适中,注重实用性。针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定、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解决涉及药物生产、使用、流通、监管、服务等实际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内容充实,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论述有据,逻辑性强,文字通顺,有说服力,要显示出研究生已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六)质量保障
为了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深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学校制定《云南民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同育人基地管理办法》。为激励广大教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制定《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为规范研究生的教学要求,学校对《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为破除“五唯”影响,云南民族大学大学新修订并下发《云南民族大学遴选研究生指导教师实施办法(试行)》《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审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在专业学位校内外导师聘任中,突出导师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的要求,加强对导师综合能力的考查,大力支持优秀讲师指导硕士生。为了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学校还制定了《云南民族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管理办法》文件,规定研究生论文盲审全覆盖,使论文盲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严格规范了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关键环节。修订学位论文盲审制度,一是规定全日制硕士全部开展盲审评阅,有利于对论文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二是调整了内部论文的送审方式,要求做脱密处理后全部送校外盲审;三是建立论文盲审申诉机制,全面畅通申诉渠道,保障学生权益。以上制度文件的制定和更新,为进一步完善药学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保障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学校还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研究生管理系统建立了基于关键节点的学位预警和分流退出机制,进行论文盲审、抽检等,强化同行专家评议;厘清质量保障机制,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融合并固化在系统中,打造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研究生培养管理与质量监控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提升治理能效,保证培养质量。
(七)学风建设
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校持续加强学风建设,为全体本学位点研究生开设了在线课程《科研伦理与学术道德规范》,组织研究生参加《实验室安全》在线考试,提升研究生实验安全意识,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各类研究生科研项目,增强了本学位点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提升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进一步引导研究生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八)管理服务
为了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院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管理机构,有专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负责人及教学秘书,负责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在专业学位教学工作中,对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有明显的监控措施,执行得力,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教学档案保存真实、完整。目前研究生院共有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相关管理人员2人,专职辅导员队伍4人,药学硕士研究生的管理队伍能满足药学硕士研究生管理与服务要求,研究生满意度较高。
五、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实践评价标准体系仍有待完善。虽然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日渐规范,但是专业实践的评价仍缺乏明确、细化的标准供专业实践考核使用,对“实践”的概念和目标定位认识仍有待完善,企业参与度不足、实践过程的监督和实践效果评价形式化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专业实践的效果,专业实践对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程度无法体现。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虽然本专业学位点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管理,但是从研究生导师、二级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角度,对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仍存在不足,主动性不强的现象。
六、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源管理。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进一步发挥研究生教学督导的作用,提升研究生课程学习效果。完善研究生协同育人基地的管理体制,完善协同育人基地研究生管理的平台建设,加强联培研究生的日常考核与管理,搭建学校、基地、培养学院的沟通平台,规范培养流程,提升培养效果。
(二)持续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改立项。2024年学校将继续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特别是专业学位教改立项,针对学校和整个药学硕士培养过程中存的问题开展研究和探索,力争通过立项促进改革,促进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培育与管理。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平台导师、学科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实现导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监测与评价,加强导师队伍培训,完善导师队伍评聘管理办法,满足专业学位招生、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