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民族医药学院开展“党建带群建”看晋宁乡村振兴活动

发布日期:2023-10-21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3年10月21日,民族医药学院开展了“党建带群建”活动,在学院党委书记王江屏、副书记熊勇的带领下,民族医药学院师生党员、学院工会干部、教师代表、团员青年共计60多人到晋宁区开展了“‘走一线,看发展’晋宁乡村振兴行”“党建带群建”科普实践活动。

当天上午,师生们到昆明市晋宁区宝峰街道清水河村参观。在“月季博士”李淑斌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占地200亩的“产研小院”。李博士告诉大家:“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季种苗就是云南花农的‘铁饭碗’。”近年来,李博士团队为抓牢这个“铁饭碗”,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实现了科技从“0”到“1”的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小院+乡村振兴实验室+共建共享研发基地”的乡村振兴道路。通过聆听李博士团队的故事,师生们在心中种下了用科技振兴乡村的种子。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中国、立足云南,努力学习,奋勇拼搏,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和力量。

下午,师生们分别参观了小渔村和福安村。在这里,师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乡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乡村振兴的伟力。

在小渔村,师生们采取入户调研的方式,了解到当地农户在党组织的有力带动下,通过打造“休闲经济”、“网红经济”,村庄变景点,乡村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时代故事。

接下来,在福安村“乡村CEO”小严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探访了福安村村史馆、福安村非遗馆等地,深入了解了福安村通过政校合作共建形式,以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将村内闲置古民居、古建筑资产通过流转盘活打造成业态,建立保护与开放并驱的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创新机制,实现城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让老村落焕发生机,让广大农户获得实惠的新时代故事。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师生们认识到乡村建设需要推陈出新,改变顽瘴痼疾;同时,也需要回归本真,利用好乡村人文山水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发展。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唯有做到创新,乡村建设才能长久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