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上午,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会议室气氛热烈,一场聚焦化学前沿与教学改革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在此举行,吸引众多师生踊跃参与。此次讲座邀请到了来自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姜文凤教授、山东大学张树永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书宇教授给师生作化学领域前沿研究成果与先进教学理念的报告。
苏成勇教授围绕“从宏观反应器走向分子空间调控”这一前沿研究,系统阐述了配位超分子笼(MOCs)在构建高效、可控纳米反应器方面的独特优势。他指出,借助精准构筑的超分子微环境,可有效模拟酶的限域催化机制,从而在分子层面提升反应的专一性与资源利用效率。

张树永教授围绕教学成果奖的五大内涵展开深入剖析——问题导向、先进性、创新性、实证性、示范性,详细讲解如何从教学改革项目中提炼成果亮点,并进行系统化表达与结构化呈现。他强调:“教学成果不仅是‘做出来’的,更是‘写出来’‘说出来’并能‘传得开’‘推得动’的。”

姜文凤教授展示了她团队开发的多套基于Python编程与视觉识别技术的智能实验教学平台,涵盖阿司匹林智能合成系统、数字滴定系统、光度计等教学装备。讲座以“线上预习—自动控制—实时反馈—数据优化”构建实验闭环,体现了数字科技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精神,极大激发了现场教师对智能教学的兴趣与思考。

张书宇教授以“从合成分子的科学出发,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才培养”为主线,分享了其实验室在近红外探针、C–N/C–H键构建、AI预测路线设计等方面的重要进展。此外,他重点介绍了上海交大“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展示了学生如何从课题构思到成果发表全过程实现知识能力的双跃迁。

四位专家的报告从化学研究前沿到教学改革实践,全面展现了我国高校在化学教育与科研融合方面的创新探索,为我校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凝练、科研转化育人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思路。未来,学院将继续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教学与科研互促共进,赋能学生成长,助力学校“双高建设”与学科内涵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