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10日,由校妇联、校工会主办,民族医药学院承办的爱心托管班“植物科普·民族同心”特色课程在广靖院A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植物科学为纽带,融合民族团结教育,通过趣味实验、故事科普、实践互动等形式,为150多位小朋友带来了一场充满知识与温情的暑期体验。

科学启蒙:紫苏变色实验激发探索精神
在活动中,志愿者为孩子们生动讲述了紫苏的科普故事。通过“一叶紫苏话千年”的文化讲解,小朋友们了解植物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从《本草纲目》的医药记载,到宋朝“紫苏饮”的民俗传统,再到“紫苏”名称的诗意由来。而随后的“紫苏酸碱变色实验”环节,孩子们直观的观察到紫苏叶遇酸变红、遇碱变绿的奇妙现象。这种“文化+科学”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孩子们直观认识了植物色素的特性,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传承文化的种子。



民族故事:校园药用植物传递团结情怀
在“民族药植物科普”环节,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认识校园中的石榴、滇黄精等植物,讲述它们在各民族传统医药中的用途与文化象征。一株石榴树,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种民族医药植物,则承载着中华医药的智慧传承。孩子们在自然中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内涵。

童心印记:姓名牌与奖牌见证成长
从活动首日粘贴专属姓名牌,到结营时领取“小小少年科普纪念奖牌”,孩子们全程参与感十足。一枚枚亮闪闪的奖牌,既是鼓励,也是他们探索科学、热爱自然的成长见证。


本次托管班以“植物科普+民族团结”为特色,将自然科学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既丰富了暑期托管服务的内容,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梦想和民族认同的种子。未来民族医药学院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让科普更有趣,让教育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