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获批校级重点(特色)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2017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2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建设点。现有本科生475人,硕士研究 生176人。秉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理念,立足云南、面向全国、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全面发展、数学基础厚实、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服务民族边疆地区特色明显,人才培养质量高。2021年获批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采用“学科基础+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数学方向、数学教师教育方向为主要培养方向。 围绕核心课程建设,设置课程组,启动了核心课程负责人制度。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安排,增加校内实习环节,注重学生教学技能培养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责任意识,具有深厚的数学基础,掌握扎实的数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在生产、科技、经济和管理等部门从事实际应用、数据分析、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够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数学建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近世代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98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专业,经过20余年建设,已发展为“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 业建设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校级重点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3年进入一本招生行列。
本专业拥有省、校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有云南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省、校级数据处理与智能计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推行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 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能力认证、企业工程师培训、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形成“校企合作、教+CCF专业认证+华为工程师培训、教+训+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根植云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规范的民族团结进步服务者,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计算 机系统开发、设计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计算机 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工程项目组织等工作,面向计算机软硬件与信息服务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Web 应用开发、计算机硬件课程综合设计、计算机软件课程综合设计、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项目实践、软件工程项目综合实训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8年获批设立并招生,发展势头强劲。现有专任教师13人,博士占比较高,还有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校级教学名师。他们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
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完善,涵盖通识教育、实践教育和素质拓展几大板块,包括《云计算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大型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等,建有《C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两门省级一流课程。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学习, 更注重实践操作。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实验实训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开展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
校企合作紧密,形成了“教+训+赛”协同育人模式,与10余家企业合作,与“泰迪”“帆软”“浪潮”等10余家数据公司携手,共同进行实习实训。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能力认证和学科竞赛,在“帆软杯”“泰迪杯”等赛事中,我校 学子屡获佳绩,展现专业实力。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在移动互联网、电子金融等领域发光发热。也有不少同学成功考研,甚至保送985高校。
未来,专业将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朝着国内更高水平专业目标迈进,培养更多创新型和应用型大数据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本专业面向民族边疆区域经济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备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责任意识, 具有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工程素养,系统掌握物联网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信息科学领域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应用服务以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1. 思维目标:具备人机物融合思维能力,能够充分理解物联网计算模式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与人类社会的一体化, 并在利用这样的无缝连接方面具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实现能力。
2. 设计目标:具备跨域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施能力,能够多层次、多维度设计跨域物联网系统并使其有效运行。
3. 分析与服务目标:具备物联网的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服务能力,能够从整体上深刻理解物联网这一“人-机一物” 深度融合的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思想。
4. 工程实践目标:具有物联网系统工程规划、设计、实施、运维、评价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逻辑电路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智能硬件、 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网原理及应用、 物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控制、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物联网智能计算系统, 工业互联网及应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信息安全专业
信息安全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云南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的责任意识和良好人文素质,系统掌握信息安全专业 基础知识以及信息安全系统开发和应用技能,具备信息安全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协同能力,能在信息产业、政府机关、军队、银行、金融、证券、教育、能源等行业从事信息安全系统研究、产品设计、技术支持、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
信息安全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修读完最低170学分,考核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核心课程:
信息安全专业拥有21个专业实验室和5个实践基地。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素质拓展”计划,注重学生专业学科竞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24年获得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三等奖2项。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数字逻辑、信息安全导论、数据库应用与安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与安全、 数据结构与算法、网络安全技术、密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