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历教育教学 -> 本科生 -> 正文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2-04-15    点击量: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204K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两亚(南亚、东南亚)、走向世界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的“武魂、武道、武德、武技、武理、武医、武舞+语言”(7+1)八位一体的高水平应用型武术人才,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功法、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创编、裁判、推广、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高超技能。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含太极拳方向)的基本理论与专业功法,接受武术(套路、散打、中国式摔跤)、传统拳术、中医理疗、养生功法、游学实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训练和实践,掌握功法、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创编、裁判、推广、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养成“能打、善练、会教、懂养生”的专业素养,构建中华优秀国术文化传习传承传播体系,培养具有“武魂、武道、武德、武技、武理、武医、武舞+语言”(7+1)八位一体的高水平应用型武术人才。

1.知识要求

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项目技术与理论,了解体育学科其他专业项目的主要技术与理论,做到具有一个专项、多个辅项的全面应用型人才,学习与专业相关领域内推广、运营、管理的基本方 法。

2.能力要求

能够适应国际人才需求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全面的将理论与技术、教学与实践、运营与推广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开拓能力;以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为首要,以对外文化推广与交流为重点,掌握武术的功法、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创编、裁判、推广、运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3.素质要求

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文化为根本、以道德为尺度、以理论为支撑、以技能为基础、以推广为己任,具有国际视野和思维,掌握一门外语(英语或南亚、东南亚小语种),能够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够立足于当前政策发展需要,高度契合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助力云南省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前提,在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基础上,融合针灸正骨、运动创伤、中医推拿等中华医疗养生功法以及武舞渗透,创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现形式,结合中医、书法、戏曲、舞蹈等优秀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一专多能”的优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

二、学制、学分与学位

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考核合格,修读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50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总学时和学分要求

课程平台

学分数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

公共必修课

34

22.67%

素养教育课

10

6.67%

专业教育课

学科专业类基础课

16

10.67%

专业基础课

40

26.67%

专业选修课

36

24.00%

综合实践

14

9.33%

合计

150

四、核心课程列表

序号

课程名称

性质

课程等级

课程负责人

负责人职称

1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

必修

2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必修

胡应国

副教授

3

中国武术导论

必修

罗海斌

副教授

4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

必修

梁光瑜

讲师

5

武术套路与技击技术

选修

陈宇红

教授

6

武术动作创编与展现

必修

7

舞龙舞狮

必修

张志臣

讲师

8

中国式摔跤

必修

易丹

讲师

9

传统武术功法

必修

刘三洪

助教

10

11

12

13

14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按教务系统要求填报)

1公共必修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修读34学分)

序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教材

名称

课程

性质

学分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011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48

32

16

1或2

实践1学分

2

011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3

48

48

1或2

3

011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必修

3

48

48

3

4

011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5

80

64

16

4-5

实践1学分

5

011105

形势与政策

必修

2

1-7

6

081106

大学英语1(读写译)

必修

2

32

1

7

081107

大学英语1(视听说)

必修

2

32

1

8

081108

大学英语2(读写译)

必修

2

32

2

9

081109

大学英语2(视听说)

必修

2

32

2

10

081110

大学英语3

必修

2

32

3

11

081111

大学英语4

必修

2

32

4

12

311116

国防教育及军事训练

必修

2

32

1

13

0111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必修

2

32

2

14

111118

计算机基础与多媒体技术

必修

2

32

16

16

1

小计

修读学分

34

*表格中“教材名称”处由课程承担单位填写。

2素养教育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修读10学分)

序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践)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校院开设的素养课

人文科学类

选修

2-7

社会科学类

选修

2-7

经济管理类

选修

2-7

语言类

选修

2-7

自然科学类

选修

2-7

技术科学类

选修

2-7

体育艺术类

选修

2-7

创新创业类

选修

2-7

跨学院专业教育课

小计

10

3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修读92学分)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课程

性质

学分

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践)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科

专业

类基

础课

1

职业发展规划

与就业创业指

必修

2

36

36

1、6

修读16学分

2

运动解剖学

必修

4

72

64

8

1

3

运动生理学

必修

4

72

64

8

2

4

体育概论

必修

2

36

36

1

5

体育心理学

必修

2

36

36

3

6

体育社会学

必修

2

36

36

5

专业

基础

课程

7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必修

2

36

36

1

8

学校体育学

必修

2

36

36

3

9

中国武术导论

必修

2

36

36

2

10

体育科研方法

必修

2

36

36

6

11

健康教育学

必修

2

36

36

3

12

传统武术功法

必修

2

36

36

5

修读40学分

13

武术短兵

必修

2

36

36

6

14

舞龙舞狮

必修

2

36

36

2

15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

必修

2

36

36

4

16

中国式摔跤

必修

2

36

36

4

17

武术动作创编与展现

必修

4

36

36

5

18

武术基础教学

(套路、散打太极)

必修

4

72

72

5

19

篮球

必修

2

36

36

2

20

田径

必修

2

36

36

1

21

足球

必修

2

36

36

3

22

太极推手

必修

2

36

36

3

23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

必修

2

36

36

4

24

教育学

必修

2

36

36

3

专业选修课程

26

★武术套路与技击技术(套

路)

选修3选1

36

648

648

1—6

修读36学分

27

★武术套路与技击技术(太极)

28

★武术套路与技击技术(散打)

小计

90

1652

556

1060

*表格中“教材名称”处由各学院填写。

4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修读1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