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浸润计划 -> 正文

立德树人 体育浸润在行动(七)

发布日期:2024-04-23    点击量:

姓名:杜升燕

年级专业:2021级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项)

帮扶学校:瑞丽市勐卯小学

以爱灌溉,静待花开

什么是“浸润式”教育,为什么要参加“浸润计划”,该怎么做教育“浸润”呢?这些问题我在报名之前就思索良久,或许要归因于我十多载的读书生涯里遇见的一位位良师,他们对我人生影响也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了敬意。此外,年少笔尖下的一句句“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也促使了我想在有限的青春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尽可能地实现自我价值。

回想高中时文化课学习成绩并不好的我在高一运动会中就被教练发现了我的体育天赋,并经过专业训练后依靠体育特长生的身份拿到就读大学的“通行证”,直到现在来支教帮扶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地幸运。那时教练为我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计划,对我的文化课成绩是否有下滑、细微的情绪波动、餐食是否营养健康、适时调整训练状态和强度与密度、目标院校填报等等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切,甚至比我的父母更注重我的体育和整体发展,可谓用心良苦,如今自己已为人师才后知后觉,花开尚知师恩。

3月1日,我们坐上了来瑞丽支教帮扶的大巴,历经11小时方才抵达。未知的路途总是充满期待又惶恐,初来乍到,没有头绪和思路,面对城乡不同的教育环境、资源条件、民俗文化、经济基础等甚至有些手足无措。但我想“浸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即使力量微小也保持前仆后继,终有一日希望之花开满大山。来到边境,扎根边境,与当地共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要让这里的孩子获得新的教育启发,让他们学习更多新知识,能够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更有力的翅膀。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了走访调研。首先是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调研得知这边小学一年级就打耳洞、纹身的情况都只是一种民族习俗,身上纹的也大多是民族语言和文字,化解了我对学生粗鲁和叛逆的“误解”。其次是学生差异对比,我原以为边境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大多沉默,不善表达,带着惊恐且不谙世事的神态。但到了实地才发现与想象中截然相反,小朋友们都格外热情,上课抢着回答问题,下课总有一群小孩围着我词不穷尽地问“老师你好漂亮呀,你来这边待多久,可以一直当我们的老师吗?老师你读哪个大学?老师老师……”我也会耐心地和他们分享美丽且民族文化丰厚的云南民族大学,并展示校园美图,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想去看看,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渴望和期待。每每这一刻,我颇受触动:真正的幸福应该从哪里获得?边境地处偏远,虽然资源上有所匮乏,但孩子们总能保持清澈且朴素,没有那么多地“程序化”模式要求,回归到教育本质,舒展地释放天性、协助自然成长、多维度多层次地体验生活不正是教育浸润作用的体现吗?这也促使我坚定更好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用心观察孩子们的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决心。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我和学生们相遇在夏天,就像风遇见云,花遇见树,萤火虫遇见星光,青春总是以昂扬的姿态迸进向上的生命力。每一次素履以往,都会因一双期盼的眼睛而坚定。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的力量固然微小,但支教浸润的作用永不泯灭,凭前仆后继、星火燎原之势,以爱灌溉,终会繁花盛开。

排版、编辑:王镜娟供稿:杜升燕一审:余松松 二审:胡应国 终审:代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