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罗蔓芸
年级专业:2021级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
帮扶学校: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
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光可以打破黑暗,照亮前行的路,光是一个蕴含希望的字,是迷途中的灯塔,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相信“光”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信仰,“相信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鼓舞着我为之“乘风破浪”,纵然山河有恙,不敌世间盛情。

本次学校实施的第二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点亮了我心中的“光”,教育浸润是散发光的过程,而早在小学的时候,我生命中也曾出现过这样一群散发着光的人,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音乐老师,记忆中她总是身着一袭白色长裙,白白净净,常常温柔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各种童真的问题,深受喜爱,她让我们看到了光,长大以后才知道她是一名支教老师……什么是支教?我认为支教是一束光为点亮另一束光而为之蓄能的帮扶过程,所以当听说“浸润计划”动员报名时我毅然决然地参与其中,也许是因为也曾被照亮过,所以想把温度继续传递。

瑞丽地处祖国边境,毗邻缅甸,从昆明出发,跨越700多公里的杭瑞高速成为了联结我与瑞丽的支教帮扶线,当我刚来到这座温暖的小城时就感受到了这里热情奔放的民风。我帮扶的学校是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这所学校包含初、高中学生一起,学情远比我预想的复杂,比如学生好动、翘课、化妆等问题严重,纪律意识淡薄、学习主动性不足。作为一名云南民族大学“浸润计划”支教帮扶的教师代表,我及时完成角色转变,始终铭记新时代教师的“十大准则”和“四大能力”,一直以来,我的内心都向着光勇往直前,充满希望。

我坚持每周课前认真备课、学习,课堂上严谨教学,课后及时查缺补漏,很快找到有效管理学生和开展常规教学的方法,搭起了我与学生们互通温暖的“线”。渐渐地,学生们总喜欢追在身后问我:“老师你的大学长什么样呀?”“你的大学好不好玩呀?”“老师我要考多少分才能跟你上一个大学啊?”……每当这时我都会热情地为他们描述大学和大学里如诗如画的风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令人痴醉的书香气息和意气风发的神采青年,作为仅仅服务4个月“短暂的体育老师”,我要努力发出自己的光,搭起一丝丝线,播撒一粒粒种,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赋能。

“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不是一句誓言,是洞察,是行动,是培育。我相信光会照亮每个人的心,即使山的那边是山,路的尽头还有路,但终点不是翻过那座山,走完那条路,而是在跋山涉水的途中找到自己“光”。我尽绵薄之力以体育“浸润”边境学生,翻越高山溪流姗姗而来,致力为他们的发光蓄能,为教育浸润增彩,在这里努力发自己的光。
微光虽小,汇拢成炬。“曾有一盏灯,用自己的微光撕破了暗夜的一角,又经过千万人接力,才让这个世界薪火不灭,温澜潮生。”所以,你呢?你相信“光”吗?
排版、编辑:王镜娟 供稿:罗蔓芸一审:余松松 二审:胡应国 终审:代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