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语专业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马来语专业始建于2010年,是国内较早开设马来语的高校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马来语专业已形成完备的课程培养体系,在师资队伍、专业规模、人才培养等方面处于全国同类专业前列。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具备卓越的马来语专业知识和马来语运用能力,能够从事外交、外贸、文化交流、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复合型非通用语学术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基础马来语(1-4)、马来语口语、马来语听力、马来语语法、马来语视听说、汉马翻译理论与实践、马来语文学作品选读等。
专业方向课程:语言学概论、东南亚概况、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马来西亚概况、马来语写作、马来西亚历史、马来西亚文化等。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7名,包括3名外教,所有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所有外教均有博士学历。
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国内高校、企事业单位、跨国企业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马来语专业人才,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教师简介
刘佳荣,女,汉族,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来语专业,硕士学历。马来语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从事马来语教学与翻译十五年,著有论文8篇,编有辞书《东南亚日常词汇图解分类词典(马来语版)》以及教材《马来语听力教程》,合编论文集《第二届中马翻译、语言及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主持校级教改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3项。多次担任马来语同传,助力云南与马来西亚的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研究方向为马来语语料库文本分析研究、马汉翻译研究与马来语教学研究。

赵然,男,苗族,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来语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马来语汉语文化翻译。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论文3篇,马来语论文8篇。出版《马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一部。马来语汉语翻译字数近10万。在各类场合中,担任马来语汉语口译10余场,积累了一定的马来语汉语教学与翻译实践经验。教学中以翻译理论教学和翻译实践教学见长。

金漪,女,汉族,讲师。长期从事马来语教学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与科研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马来西亚社会文化以及马来语教学研究;主编出版教材《马来语视听说》,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各级教改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曾获校级教学大赛一等奖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多次为马来西亚交流团及外事活动提供专业翻译服务,具备扎实的翻译实践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经验。

吴勋元,男,哈尼族,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历史、马来语教育教学改革等。发表学术论文2篇,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5项。多次参与参加马来西亚驻昆明总领事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马来语-汉语互译实战经验。

林善雯(Lim Hsien Oon),女,马来西亚籍华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马来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等。参与编写《马来语听力教程》专业教材,并发表学术论文6篇。曾获马来西亚陈育青翻译比赛优秀奖、中国"术语工程"翻译工作坊优秀学员等荣誉。自2020年任教以来,主讲20余门专业课程,教学涵盖语言技能、国情文化、翻译实践等多个领域。

杨钪森 Kenson Yeoh,男,马来西亚籍,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区域研究、文化发展史及中马关系。在国内外报刊与平台发表多篇时政评论文章,参与编写《“一带一路”经贸文化交流历史研究丛书:马来西亚卷》。曾任智库研究员,具备较强的政策分析与区域研究能力。教学擅长融合历史脉络与现实议题,系统讲授东南亚知识,注重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与国际视野。

Mohd Shahrul Imran Lim Abdullah,男,马来西亚籍,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来语语法、社会语言学、族群研究及马来文化。在国内外学术平台发表多篇论文及著作章节,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报告。在马来语教学与文化传播方面的丰富经验,致力于将马来语教学与区域文化研究相结合,尤其针对国际学生构建“语言+文化+历史”的立体教学体系。通过案例式教学法与田野调查实践,帮助学生突破语言障碍,深入理解东南亚社会的多元文化逻辑,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全球视野。他强调“历史语境中的语言活化”,致力于将马来语教学提升至国际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