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及教师简介

发布日期:2025-04-09    浏览次数:

英语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由英语教育专家王琨教授于1981年创办。经过40余年的开拓与发展,本专业的办学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本专业现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入选教育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云南省2022年第五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被认定为B+等级,在省内26个办学点中排名第3位。2023年软科英语专业评价排名中,位列全国568个办学点中的第176位。专业先后建设多项省级、校级一流课程,建成多支专业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并建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依托学校发展平台,英语专业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战略,致力于培养兼具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学校边疆性、民族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翻译、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区域与国别研究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中西方文化与社会,能够胜任中小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涉外行业等领域的英语教学、外事翻译、文化传播、国际交流等工作,成为服务边疆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学术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阅读、英语叙事写作、英语议论文写作、英汉笔译、口译基础、英语文学导论、中国文化概要、语言学导论、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概况、西方文明史等。

专业方向课程:

英语史、语言学研究方法、话语分析、二语习得、英汉语言对比、英语词汇学、英语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与编译、经贸法律翻译、民族文学文献翻译、英汉/汉英视译、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笔译、理解当代中国:汉英口译、应用翻译、英语影视欣赏、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诗歌赏析、文学理论与批评、外国文学研究方法、外国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数智技术与外语教学、中小学课程设计、英语测试与评价、南亚东南亚国家概况、区域与国别研究概况、区域国别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

教师队伍(按姓氏音序):

蔡奂,女,汉族,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2019-2020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语系访学1年。主要研究方向:加拿大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英语教学研究。主持结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1项,主持结题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英语文学研究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董妍,女,回族,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出版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社科西部项目一项,主持云南省发改委项目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担任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青少年健康与发展中心首席翻译员2019年至今。担任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环境改善项目陪同译员。

李江秀,女,白族,硕士,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PGDELT项目毕业。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主编研究生英语教材及教参3部,主持校级一流课程及教改委托项目各1项;参研校级项目4项;指导学生获得过校级科研立项及国家级英语竞赛奖;教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语法、口语等课程;讲授过研究生公共英语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经验丰富。

李世强,男,彝族,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等。主持国家民委资金项目(项目编号05YN04)一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 发表学术论文67篇;出版《英语视域下的翻译文学史》、《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综述》等3部学术著作;参译出版了3部学术著作;主编、参编了《大学英语同步辅读》、《大学基础英语——语法教程》(教育部立项审批的“九五”重点教材)、《非文学翻译实践》、《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上、下册)等6部教材;先后为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省民委、矿业公司、国际学术会议等翻译了一百余万字的资料文献;先后多次受Radio Kunming (昆明电台)邀请作全英文广播讲座;在国内外高校开展过30余场学术讲座。

李悦,女,回族,副教授,英语语言与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英语教学、区域国别学等。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教材1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英汉互译字数接近百万,担任各种场合英汉口译百余场,积累了一定的英汉互译实战经验。

刘立伟,男,汉族,副教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博士(教育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区域与国别研究等。主持云南省社科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3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Research in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Southeast Asia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游历甚广,有幸涉足四大洲,有较丰富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多次在省级教学大赛获奖。

罗德荣,女,汉族,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等。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编译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陶瑞萱,女,白族,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文化研究、英语教育及教学研究等。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项,厅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厅级一般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4项,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1部,合著编著1部。获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参与制作慕课1门,负责省级一流课程1门。

田玮,女,壮族,讲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语用学、外语教育。参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级科研创新项目1项,校级科研创新项目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教授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英语叙事写作、语言学导论、语用学、普通语言学等课程。

王阳,女,汉族。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笔译的认知过程。

吴靓媛,女,汉族,副教授,文艺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等。主持云南省厅级、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数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著2部。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云南赛区决赛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等荣誉。

杨燕,女,蒙古族,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研究等。出版著作9部(专著1部、合著7部、教材1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参与科研、教研课题4项。

张宝来,男,白族,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历史。参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美国20世纪初期美国梦主题小说的悲剧性研究”等项目;撰写“《了不起的盖茨比》:自我丧失及其现代启示”等多篇科研论文;讲授英语专业《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英语文学导论》、《英语创意写作》等多门文学方向的课程。目前兼任英语专外教工党支部纪律委员和22级英语三、四班班主任。

张彪,男,汉族,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主持云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发表于《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教育学刊》、《民族教育研究》4篇CSSCI论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张艳菊,女,汉族,硕士,副教授 中国译协“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项目培训师,多次担任教师资格证面试及公费师范生招生面试考官。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3篇核心期刊,主持地厅级项目2项、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副主编及参编教材、专著5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5项。担任基础英语1-4、高级英语3、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概要等十多门专业及公共课程主讲,获“红云园丁优秀课堂教学奖”、校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文科组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校级年度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和第16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筹备工作先进个人的表彰。指导近10名学生在各类英语比赛中获国家级、大区赛及省级各类奖项。


赵俊海,男,纳西族,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临床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教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教学优质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项目1项、云南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1项。在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English Today、《当代语言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当代外语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学术译著7部、教材1部。获云南省第七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兼任云南省外语教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