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笔译专业方向及导师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于2010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云南省最早获得翻译硕士授权点的三所高校之一,设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两个专业方向。2011年开始招收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学制两年,从2022年起学制改为三年,迄今已有15年的翻译硕士英语笔译专业人才培养历史。
2024年招收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39人,现有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在读138人。第一志愿报考英语笔译专业128人,生源以二本院校本科生为主,其中云南省生源占比最高,其他生源地为四川、重庆、贵州、河南、山东、湖北、湖南、辽宁等省区,录取考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30%。
秉承学校“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英语笔译专业以人才培养、翻译研究、服务社会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双语功底、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合作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云南民族大学翻译专业硕士点(含笔译专业)共有导师34人,其中校内导师23人,校外行业导师11人。校内导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导师7人,副高级职称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导师11人,构成了以高级职称为主、翻译行业实践经历丰富、年龄结构分布合理的专业导师队伍。
本专业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与实践成果,教师先后在《中国外语》、《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等外语(翻译)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云南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等教研项目。
除了在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外,本专业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研究生的翻译实践。云南民族大学被外交部、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列为接待外国政要来华访问的重点单位。英语笔译专业依托学校丰富的外事活动资源,选派研究生参加外事接待并提供翻译服务。近年来,本专业组织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28个国家驻华外交使节访问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印人文交流论坛、中国共产党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政党对话会等外事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研究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英语笔译专业方向导师简介:
赵俊海,男,纳西族,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临床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
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教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教学优质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项目1项、云南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1项。在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English Today、《当代语言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当代外语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学术译著7部、教材1部。获云南省第七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兼任云南省外语教育学会副会长。

马永红,男,回族,教授,英语学士、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民族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文献英译。
长期从事英语和汉英翻译理论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编著5部,主编译丛分卷1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项。曾担任UNESCO、APEC和部分高校国际会议的同传译员,为个人或单位翻译多类型资料300多万字。讲授研究生特色课程《民族文化文献英译》十余年,利用该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完成民族学著作汉译英书稿10余部。曾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进修一年,到过六个欧亚国家考察学习。

李志凌,男,汉族,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语言国际传播、汉语典籍外译、国际中文教育、民族传统文化译介等。
出版著作20部(专著7部、合著8部、教材2部、合译3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教研课题20余项。

李世强,男,彝族,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等。
主持国家民委资金项目(项目编号05YN04)一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 发表学术论文67篇;出版《英语视域下的翻译文学史》、《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综述》等3部学术著作;参译出版了3部学术著作;主编、参编了《大学英语同步辅读》、《大学基础英语——语法教程》(教育部立项审批的“九五”重点教材)、《非文学翻译实践》、《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上、下册)等6部教材;先后为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省民委、矿业公司、国际学术会议等翻译了一百余万字的资料文献;先后多次受Radio Kunming (昆明电台)邀请作全英文广播讲座;在国内外高校开展过30余场学术讲座。

马惠琼,女,回族,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实践、英语教育、生态批评等。
主持省级教学项目2项,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6部,共计一百万余字;编译著1部,约38万字。

庞学峰,男,汉族,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海外汉学研究等。
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主持厅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学项目1项。在《中国翻译》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得云南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马慈君,女,回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与文学、翻译等。
完成译著1部,编译1部;主持省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1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6篇刊发于CSSCI期刊;获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获全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比赛省级二等奖2项,获校级教师教学比赛特等奖(副高组)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铜奖1项。

卢春梅,女,彝族,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比较研究等。

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云南省哲社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4项,主讲省级一流课程1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译校著作1部,参编《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程》2部。英汉笔译字数十余万,担任各种场合英汉口译二十余场,具备一定英汉翻译实践经验。
查建设,男,汉族,副教授,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口译理论、教学与研究,翻译传播实践与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2项。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外语学刊》、《外语教学与理论与实践》等外语(翻译)类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在国内外出版译著2部(英译汉、汉译英各1部)。笔译字数逾百万,担任各种场合口译近两百场,兼任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苏蔚,女,白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专业翻译研究(口、笔译)方向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话语对外译介、民族文学译介等。主持并完成省、厅、校级科研及教研项目9项,参与完成10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语用翻译学》及合著2部。获国家级二等、省级特等专业竞赛指导教师奖,省、校级教学大赛三等及特等奖,省级高校“优秀班主任”。担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云南省翻译大赛评委,云南民族大学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首批业务专家,企事业单位翻译及顾问、英语配音、教学指导等社会服务工作。

王燕玲,女,回族,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行业专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大型国际会议同传译员、副译审(副教授)、翻硕导师。所教授课程《科技翻译》、《商务笔译》、《联络口译》、《口译速记》、《同传口译》、《商务口译》。学术研究方向:科技翻译、速记、大型国际会议同传与交传、 联络口译、跨文化交际等。
拥有较为丰富的口笔译实战经验。笔译方面:翻译并译审了四千五百万字科技文献资料、产品说明书、法律文书文本、外资企 业中英文合同、工程招投标文件、英文专利文献、医学博士论文、设备安装手册等,涵盖生物、冶金、采矿、选矿、机械、电气、电子、给排水、工民建、采暖、同通风、环保、法律、医学、教育、 媒体、文化等30多个专业。口译方面:组织并承担上千场大型国际会议同传、交传及接待任务。为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等20余个国际组织、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外国专家局、云南省人民政府、省外事办、商务厅、交通厅、文旅厅、环保厅、教育厅等30余个政府机关及大型国企承担涉外项目口译和接待组织任务,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

李悦,女,回族,副教授,英语语言与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英语教学、区域国别学等。

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 合著2部 、教材1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英汉互译字数接近百万,担任各种场合英汉口译百余场,积累了一定的英汉互译实战经验。
李秦松,男,白族,副教授,英语笔译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术专长: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二语习得,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等。
主持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课程建设项目1项;参与编著一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研究》; 参与教育部推荐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实用英语》第一、二册的编写;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经典作品英译文库,
翻译了其中的《白国因由》一书;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王敏,女,汉族,副教授,跨文化交际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等。
主持厅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西部项目1项,参与厅级项目4项、校级科研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著出版《英语跨文化交际概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与模拟训练解析》、《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研究》,独立出版《机遇与挑战——云南高校海归老师回归再适应研究》,出版译著《神奇的彩云之南》。

毕俊峰,男,汉族,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教育博士在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区域国别学。
主持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云南省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篇。出版编译著1部。

董妍,女,回族,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
出版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社科西部项目一项,主持 云南省发改委项目 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担任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青少年健康与发展中心首席翻译员2 019 年至今。担任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环境改善项目陪同译员。

李方华,男,汉族族,副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翻译史、英语教学等。
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1部:《信息技术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研究》、编译1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系列丛书之——《山边的栏杆香榭》。

刘薇薇,女,白族,讲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民族文献翻译等。
参与国家级社科2项;主持厅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教学方面曾获“外教社”杯外语教学大赛,省级三等奖;曾于2018年赴美国福尔曼大学访学,开展学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