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及导师简介
一、办学历史
云南民族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学校创立初期。历经多年积淀,于 2011 年成功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并自 2012 年正式招收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在长期的办学进程中,该学科紧密围绕学校 “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东南亚南亚” 的办学目标,充分依托学校独特的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优势,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优势。
二、招生情况
自 2012 年9月起,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规模稳中有升,每年根据学科发展需求与师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招生人数,为学科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招生专业方向涵盖英语语言学、英语教育、英语文学、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等,吸引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优秀学子报考,生源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及地区。
三、培养方向
学位点现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个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教育、翻译与跨文化交际。各研究方向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形成了完整有力的学术研究力量。
英语语言学:聚焦于英语语言的结构、功能与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在此方向深入学习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基础理论,并结合前沿研究方法,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现象展开探究,如语言与认知、语言习得机制等,旨在培养具备扎实语言学理论基础与敏锐语言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
英语教育: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英语专业知识与先进教育理念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该方向着重研究英语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技术应用以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教育研究素养,为英语教育领域输送高素质人才。
英语文学:深入挖掘英语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价值,涵盖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加拿大文学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文学研究。学生在研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叙事技巧等进行分析,培养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促进对英语文学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播。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需求,此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不仅学习口笔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还深入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交流障碍,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项目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与文化传播的能力。
四、师资队伍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7 人,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师资队伍涵盖了语言学、文学、翻译、教育等多个研究领域,形成了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术团队。教师们在教学中秉持因材施教、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在科研上积极开展各类学术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学术论文,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五、代表性成果
科研项目:近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学科的前沿研究与发展。
学术论文:教师们在国内外权威及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论文,如在《当代外语研究》、知名大学学报等国内顶尖外语类期刊,以及 SSCI、A&HCI 收录的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具有创新性与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展现了学科的学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著作及译著:出版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如赵俊海教授出版译著《情节线:通过悬念、故事策略与结构吸引你的读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马惠琼副教授出版译著《中国经典文化汉英双语导读》(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8月)、李强教授领贤的教师团队编写和翻译了10个卷本的《英汉双语云南少数民族经典文化概览丛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具体如下:《神奇的彩云之南》(王敏、李悦)、《韵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李悦、王敏)、《古朴多姿的节日庆典》(李海英)、《千奇百怪的原生佳肴》(杨诚英、李海英)、《语言森林里的百鸟飞歌》(罗德荣)、《天路中的茶马古道》(夏玉)、《竹筒里流淌的酒歌》(王睿、杨亚佳)、《风格迥异的服饰文化》(曹霞)、《水牛拉出的农耕史话》(李压红)、《山边的栏杆香榭》(李方华、何文华)。这些学术著作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意义,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理论参考。
教学成果:教师团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绩,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部分学生升入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
六、服务贡献
人才培养服务:本硕士点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教育、外事、文化、商务等领域。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交流合作贡献力量,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与中坚力量,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社会服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教师团队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外语翻译、语言培训、文化交流策划等服务,如参与云南省重大外事活动的翻译工作,为企业 “走出去” 提供语言支持与跨文化咨询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交流合作。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英语教育志愿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英语水平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传承与交流:致力于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通过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活动,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学术合作与交流项目,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中国文化 “走出去”,增进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导师简介:
赵俊海,男,纳西族,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临床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
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教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教学优质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项目1项、云南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1项。在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 English Today 、《当代语言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当代外语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学术译著7部、教材1部。获云南省第七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兼任云南省外语教育学会副会长。

张彪,男,汉族,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主持云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发表于《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教育学刊》、《民族教育研究》4篇CSSCI论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蔡奂,女,汉族,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2019-2020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语系访学1年。主要研究方向:加拿大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英语教学研究。
主持结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1项,主持结题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英语文学研究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吴靓媛,女,汉族,副教授,文艺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等。主持云南省厅级、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数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著2部。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云南赛区决赛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等荣誉。

陶瑞萱,女,白族,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文化研究、英语教育及教学研究等。
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项,厅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厅级一般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1部。参与制作慕课1门,负责省级一流课程1门。

马永红,男,回族,教授,英语学士、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民族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文献英译。
长期从事英语和汉英翻译理论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编著5部,主编译丛分卷1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项。曾担任UNESCO、APEC和部分高校国际会议的同传译员,为个人或单位翻译多类型资料300多万字。讲授研究生特色课程《民族文化文献英译》十余年,利用该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完成民族学著作汉译英书稿10余部。曾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进修一年,到过六个欧亚国家考察学习。

李志凌,男,汉族,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语言国际传播、汉语典籍外译、国际中文教育、民族传统文化译介等。
出版著作20部(专著7部、合著8部、教材2部、合译3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教研课题
20余项。

庞学峰,男,汉族,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海外汉学研究等。
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主持厅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学项目1项。在《中国翻译》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得云南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马慈君,女,回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与文学、翻译等。
完成译著1部,编译1部;主持省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1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6篇刊发于CSSCI期刊;获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获全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比赛省级二等奖2项,获校级教师教学比赛特等奖(副高组)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
获省级铜奖1项。

刘立伟,男,汉族,副教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博士(教育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区域与国别研究等。
主持云南省社科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3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Research in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Southeast Asia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游历甚广,有幸涉足四大洲,有较丰富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多次在省级教学大赛获奖。

毕俊峰,男,汉族,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教育博士在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区域国别学。
主持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云南省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篇。出版编译著1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