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及导师简介

发布日期:2025-04-15    浏览次数: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及导师简介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本硕士点自2012年开始招生,所涉及的语言种类多、范围广,主要为东南亚、南亚国家语言,包括菲律宾语、柬埔寨语、老挝语、马来西亚语、缅甸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越南语。语言系属涉及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接壤,在开展与邻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对外合作方面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尤其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东南亚跨境民族语言比较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以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指导,以音系学、句法学、形式语义学和语言习得为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同时从事应用语言学具体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本学科覆盖了形式语言学的四大基础理论领域(音系学、句法学、形式语义学和语言习得等)及功能语言学研究领域(语用学、语篇分析、认知语言学等)。本学科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外语研究现代语言学理论及其应用,其核心分支学科包括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语篇研究、词汇学、语体学等。应用语言学的主要领域是外语教学、翻译、机器翻译、语言识别与合成等。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教师学术梯队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博士7人、硕士13人。教师学缘结构良好,均到过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留学或做访问学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准。

近五年来,杨光远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泰、缅、越、老、印度六国傣泰语言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在研4项,主持省社科项目在研2项,陆生教授学术专著《西双版纳老傣文正字法》在民族出版社出版;学位点教师在《民族语文》、《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数篇;学位点教师申报的《对比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获得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立项。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导师简介:

杨光远,男,傣族,语言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傣泰语言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省级4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教材2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主编和副主编公开出版著作近百万字。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三等奖各1项,云南省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2项。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称号;2013年7月15日泰国王储现任泰国国王授予杨光远教授“泰语荣誉博士学位”证书,2018年11月获得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2019年荣获云南省政府表彰。

莫源源,男,壮族,副教授,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柬埔寨语语音、词汇、翻译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柬埔寨语听力教材》2部。柬汉笔译字数接近百万,担任各种场合柬汉口译百余场,积累了一定的柬汉互译实战经验。

张会叶,女,彝族,副教授,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云南民族大学“南菁计划”南菁优秀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南岛语言文化研究、演化语言学。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印尼语教材2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云南省语言学会理事,印度尼西亚萨纳塔达玛达大学主办期刊Sintesis 国际审稿人。

刘建琼,副教授,博士,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泰语专任教师,2022年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专项”,长期致力于泰国语言文化、壮侗民族语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云南壮族《麽经》方块壮字研究”、地厅级项目五项,出版译著《泰国民间故事(一)》《泰国民间故事(二)》、主编教材《旅游泰语教程》《泰语写作教程》《泰语正音手册》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指导硕士研究生1人,2023年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承担《基础泰语》《旅游泰语》本科生课程。

黄海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越南语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越南语、壮侗语。主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课题1项,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发表论文4篇。

陈静怡,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泰语专业负责人,区政协委员,民盟云南省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泰语语法、泰国文学。

主持地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6项,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13项课题。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词典1部,发表学术论文11篇。获全国数字教育征集活动特色案例奖1项、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教材类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奖1项。

穆文成,男,佤族,云南临沧人,1989年6月生,讲师,语言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傣泰语研究专家杨光远教授,研究领域为傣泰古文字学、傣泰语言历史比较、中泰翻译研究。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云南省语言学会理事,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泰语专业教师,现任泰语教研室副主任。

一、科研项目

1.主持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印度阿洪傣族<阿洪姆兰基>文本标注与语法研究》(24BYY069),20万元,2024-2029年,在研;

2.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科研究基地项目)青年项目《基于汉傣对音材料的古傣绷文历史语音研究》(QY202042),2万元,2020-2023年,在研;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缅泰老越印度六国跨境傣泰语言比较研究》(17ZDA317),担任子课题《越南境内泰语、沙语和侬语比较研究》负责人,80万元,2017-2022年,在研;

4.参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华夷译语>中的傣文文献及语言研究》(YB2017070),3万元,2017-2019年,已结项;

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阿萨姆阿洪傣族编年史〈阿洪姆兰基〉翻译及诠注》(A080014),7万元,2008-2013年,已结项;

6.参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民族语言调查·云南永德佤语佤方言勐汞土语》(YB1624A059),10万元,2016-2018年,已结项。

二、教研项目

1.主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泰语公文写作〉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0.2万元,2019-2021年,结项;

2.参与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泰语本科专业翻译类课程教学团队》,4万,2017-2019年,结项;

3.参与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泰语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1万,2016-2017年,结项。

三、主要论文

1.《英泰语言接触中的复辅音声母音变类型》(独立完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2.《泰语中的英语借词音变现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民族大学2014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阿洪傣文正字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8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四、获奖情况

1.2017年获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语种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个人)

2.2017年获云南民族大学2017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个人)

3.2018年获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语种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个人)

4.2018年获云南民族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个人)

5.2020年获云南民族大学“2020年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称号。(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