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黉门论坛

发布日期:2018-11-27    浏览次数:

 20181127日下午13:30,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于雨花校区博雅院A-301举办了题为“黉门论坛——‘译+易’:国际化视野中的翻译与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讲座,邀请到昆明理工大学王庆奖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孙静教授以及王敏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凌担任此次论坛的主持人。本次的论坛形式新颖,打破了传统的讲座形式,三位主讲嘉齐聚一堂,不仅彼此之间坐而论道,还与在场的其他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良好互动。

论坛一开始,王庆奖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一些英语中关于“跨文化”的表达方法,并对每一种表达都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使同学和老师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跨文化的含义。王庆奖教授提出,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不仅仅指跨出国门之后所发生的交际行为,还包括性别、社会阶级、地域差异以及代际等。此外,王庆奖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跨文化交际的三个层次(material trad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以及intellectual communication),每一个层次都给出了相应的例子进行详细的解释,他认为我们所谈到的跨文化便是在这三个层次中进行运转。此外,王庆奖教授给大家讲解了跨文化的三个路径(difference, influence, confluence/coherence,正因为差异的存在,我们对跨文化的研究才更有意义。

孙静教授为大家讲述了跨文化交际的来源,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误解甚至冲突。孙教授还提出了我们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原因,即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社会背景,并以一则大家感兴趣的时事新闻作为例子,引导大家要学会反向看问题。除了人类学家Edward Twitchell Hall Jr,孙教授还提到了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社会学家Dell Hathaway Hymes1964年,HymesAmerican Anthropologist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交际民族志”的概念,交际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现象时所运用的重要方法,用于分析语言在社会文化联系中的使用关系。同时,Hymes还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一说,将跨文化交际视作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与Chomsky的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形成了对比,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孙教授认为,在多元化新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很需要从理论上对该领域进行深度建构。最后孙教授为大家展示了中国和美国对于跨文化研究的方向,使老师和同学更直观地了解到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向。

王敏副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文化与文化认同,并提到了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几大障碍,还提出了关于跨文化交际的五个基本问题(Human nature orientation, Man-nature orientation, Time orientation, Activity orientation, Social orientation),任何一种文化都要面临这五个问题;接着深入解释了Geert Hofstede提出的文化维度,最后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

本次讲座给外国语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就翻译与跨文化交际问题面对面探讨的机会,论坛内容丰富多彩,三位教授凭借自己长期在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阅历,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解和分析了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他们的讲解深入浅出,在翻译与跨文化交际方面为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启示,令在场师生获益颇丰。

论坛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对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十分感兴趣,踊跃提问,李志凌主任带头提问,向三位教授提出了“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将跨文化交际理论与翻译结合起来?三位教授有何建议”,三位教授对该问题分别作了精彩回答,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而耐心的解答,令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

最后,李志凌主任对三位教授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论坛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黉门论坛对我院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是一次有力的帮助,同时也加强了我院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学习氛围。至此,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