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召开“外语 +”复合型人才培养大讨论

发布日期:2025-03-17    浏览次数:

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召开“外语 +”复合型人才培养大讨论

2025年3月14日下午14时,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组织召开“外语 +”复合型人才培养大讨论,邹永松副校长出席会议进行指导。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院长姜景奎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院长朵宸颉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文青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院长苏莹莹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覃秀红教授等多位专家,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校企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专业负责人参会,莫源源副院长主持会议。

邹永松副校长首先介绍了学校在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他强调,我们要借助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依托高等研究院来培养非通用语人才。他指出,目前学校正谋划如何借助小语种语言优势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希望与各位专家所在高校、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教学成果申报、教改项目申报及科研项目攻关等工作。

随后,朵宸颉教授分享了小语种培养经验,提出“语言+区域专长+跨领域技能”三维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姜景奎教授指出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的三大挑战和三个出路,强调人才培养要做到市场化、国家化、国际化。罗文青教授表示人才培养要向复合型转变,可通过校内小语种与专业复合、校外复合以及建立产业学院实现。苏莹莹教授以北外亚洲学院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学科内涵调整、外语与区域国别学双向赋能相关问题。覃秀红教授介绍了通过与法学院合作开设东盟法治人才旗舰班,培养法律+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模式。杨丽周书记介绍了学院当前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集群化、协同化、融合化,服务“辐射中心”建设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会专家与学院老师围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科建设与专业内涵提升进行了研讨。

最后,赵俊海院长进行总结讲话。本次讨论会为学院“外语 +”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方向指引,对推动相关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后续,学院将整合专家意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科建设与校企合作,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