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名称: 国际中文教育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代码: 045300 适用年级: 2024级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中国快速走向世界,各国学习中文需求持续攀升、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应运而生的,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紧密衔接,承担着满足各国民众学习中文需求,推动中文和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建设发展培养合格中外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熟练的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化阐释传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符合国际中文教师职业需要的中外语言交际、教育研究和职业发展能力。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属于教育类专业类别,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一)教学能力
1.语言分析能力、中外语言对比能力;
2.课程设置、设计和教案撰写能力及系统规划教学能力;
3.选择、整理、制作、整合和恰当使用教学资源,运用数字化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教学能力;
4.听、说、读、写、译、综合等课型语言要素和功能教学能力;
5.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能力;
6.编制练习、作业、试卷,以HSK为基准组织有效的教学测试与评估的能力;
7.引导学生发展和运用情感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以及跨文化策略的能力;
8.中文教学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
(二)阐释传播能力
1.熟知中国国情和区域国别文化,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明了中华文明核心价值,阐释文化特质;
3.中华才艺并用于教学实践能力;
4.文化阐释传播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能力;
5.文化传播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
1.通晓世界文化,自觉比较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2.有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敏感性,能运用跨文化策略技巧解决文化适应问题;
3.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中外语言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
有中外语言交际能力,流利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教学,善于在实践中跨文化沟通协作和发现解决问题。
中国学生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国际学生中文水平达到HSK六级200分以上。
(五)教育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教育研究、专业学术交流、终身自主专业发展、良好的数字化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造就有优良品德、宽广胸怀、崇高境界、深厚情怀、责任担当,有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创新理论实践素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结构,善于通过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实践反思应用,有良好的中文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协作能力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胜任国内外国际岗位多种教学和管理任务的复合型、国际型、专业化高层次应用人才。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备适应所在国教育特点的跨文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和交际能力;
(六)具有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项目的策划、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提前毕业条件、办理流程按《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
(一)专业学习与国际中文教育实践相结合
采用课堂教授、自由讨论、专题报告、课后自学,及参与社会调研和教学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打好专业基础。专业学习完成后,可前往我校国内外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基地实习,也可推荐参加语合中心汉语教师志愿者遴选,到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二)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
教学实践是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的重要培养目标,学生须拥有熟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步实现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衔接,建立学术思维,拓展学术思路。导师可在指导过程中,启发和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学位论文选题。
(三)校内学业导师与校外行业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
采用校内学业导师与校外行业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实行导师责任制。聘请校外行业专家或教师担任联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完成实习报告,监督论文撰写等,校内导师侧重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与把关。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实际应用为导向,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实行学分制,公共学位课7分,专业学位课14 学分,专业选修课 12学分,教学实习 6学分,学位论文 2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41学分。
研究生应根据导师的建议和指导,制定选修课计划。研究生可在全校范围内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择课程选修,但跨专业选修课程必须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所在学院和开课学院(所)批准,并报研究生院备案,所获学分计入总学分。
无本专业本科毕业学历的研究生,需补足本专业必需的大学本科主要课程(3~4门),所补科目由学位点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共同确定,补修可通过自学或听课方式完成,要通过考试或考核计成绩,但不计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最低须修课程门数及学分 |
学位课程 | 公共学位课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考试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1 |
外国语 | 《综合英语》(研) | 32 | 2 | 1-2 | 考试 |
《英语听说》(研) | 32 | 2 | 1-2 | 考试 |
留学生公共学位课 | 中国概况 | 36 | 2 | 1 | 考试或论文 | 留学生均须修读 |
高级综合汉语 | 36 | 2 | 1 |
HSK研究 | 36 | 2 | 1 |
专业学位必修课 | 学位核心课程 |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 36 | 2 | 1 | 论文或考试 | 开设8门,不少于14学分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36 | 2 | 2 |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 36 | 2 | 1 |
中华文化与传播 | 36 | 2 | 1 |
跨文化交际 | 36 | 2 | 3 |
| 训练类课程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 | 36 | 2 | 2 |
|
|
中华才艺与展示 | 36 | 2 | 2 |
|
|
方法类课程 | 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 | 36 | 2 | 3 |
|
|
公共选修课 | 全校统一开设提升研究生人文和科学素养、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及学科创新能力等内容的通用性公共选修课,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选修1门 |
| 不计学分 | 1-2 | 考试/ 考查 |
|
专业选修课 | 汉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上) | 36 | 2 | 1 | 论文或考试 | 至少选修12学分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下) | 36 | 2 | 2 |
汉语语音专题研究 | 36 | 2 | 1 |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 18 | 1 | 2 |
中小学汉语教育专题 | 18 | 1 | 3 |
中外文化交流 | 中外文化交流专题 | 18 | 1 | 2 |
东南亚历史文化专题 | 18 | 1 | 3 |
教师发展 | 教师行为与教师发展 | 18 | 1 | 3 |
现代语言教育技术 | 18 | 1 | 2 |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研究 | 18 | 1 | 3 |
| 国际中文教育学术前沿 | 18 | 1 | 1 |
|
|
补修课程 | 导师可根据培养需要,安排研究生补修有关课程 |
|
|
|
| 不记学分 |
|
必修环节 | 教学实习 | 6 | 3-5 |
| 必修环节 |
学位论文 | 2 | 5-6 |
|
所需修学分 | 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 |
|
六、培养过程环节管理
(一)文献阅读、实践活动、学术活动
1.文献阅读
以培养方案规定的参考文献为主,结合相关课程、自身兴趣、学位论文方向等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学位论文答辩前,须提交一份2万字以上的阅读笔记或1篇8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登记表》。文献阅读成绩评定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由导师评定,培养单位审核,研究生院抽查。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论文答辩资格。
2.实践活动
(1)教学实习
参加实习并通过考核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以中文教师或志愿者身份赴海外或由培养院校安排国际岗位教学实习,或在培养院校认可前提下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培养院校应与实习单位协商固定指导教师,学生在指导下制订切实的实习计划,落实到每一堂课或细节。实习应完成教案和日志,结束时向培养单位提交《实习日志》或《实习总结报告》(不少于5000字),实习时间不少于4个月,或提供不少于60个学时听课记录及相关反思(或不少于30个学时的授课教案),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出具考评意见,提供教案、录像、课件、教具、教学资料等。培养单位根据自评、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考核。成绩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等,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6个学分。
(2)其他社会实践
毕业前至少参加一次考察实践、勤工俭学、支教或便民服务等社会实践。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登记表》。成绩由导师或具体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评定,培养单位审核,成绩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3.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研究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5次本学科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研究小组、专业、教研室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讨论会记录和组织者签字等认定参加次数;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签到情况和会议记录认定参加次数;学校及校外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会议邀请函、讲座笔记、讨论会记录、会议论文等认定参加次数。研究生提交上述相关材料,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登记表》,导师根据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情况和心得体会报告质量评定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由培养单位审核,研究生院抽查
(二)中期考核
1.时间:第五学期开学前完成
2.考核内容
(1)学习汇报
总结课程及课外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包括学习内容、收获、心得等,撰写学习报告,并由导师、教研室对研究生课程学习与获得学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审核结果为“合格”之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评审、答辩等。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由学位点设立考核小组组织考核,考核程序为:研究生提交论文进度报告→由考核小组组长主持,研究生汇报论文进度(5-10分钟)→考核小组提问与学生答辩(5-15分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工作态度以及论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论文中期检查结果记为“合格”或“不合格”。
论文中期检查结果记为“不合格”的研究生,原则上应推迟半年至一年毕业,如中期检查后论文有较大进展,则由本人最晚于第五学期末提交《按期毕业申请表(中期检查不合格论文)》,由导师、教研室、系所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毕业、答辩等相关资格的申请。
七、学位论文
1.总体要求: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和实践进行选题,注重研究的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教学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论文要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内容与格式等应符合学校有关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及一般的学术规范;论文的评阅与审核严格按照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进行。
2.选题及论文相关要求
(1)选题要求
①符合专业要求,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的内容、实践经验及需求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当前学术动向;
②题目大小适中,范围明确,中心内容清晰,问题具体,便于作细致的考察和深入的挖掘;
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④具有一定创新性或进步,或有新角度,或有新方法,或有新材料,或有新发现,或有不同于旧说的新见解;
⑤选题在经费、仪器设备、调查或试验条件等方面要具有可行性,并能按期完成。
(2)论文要求
①观点明确,逻辑合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②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充足的材料进行验证;
③方法科学,研究程序规范,论证严密;
④材料扎实,论据充足,论证充分,讨论深入;
⑤语言准确、简洁,行文流畅。
⑥论文的内容和形式等要符合学术规范
3.主要环节及相关要求:
(1)开题
①时间:第三学期结束前
②要求: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制定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完成开题报告;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答辩,根据答辩组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并提交开题报告最终版本;开题答辩过程中发现有较大问题的,最迟在第四学期内完成修改和调整,明确论文题目、研究思路及具体研究方法。
(2)预答辩
①时间:第五学期第四个月完成
答辩按照《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目的是检验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帮助并监督学生完成论文。
(3)抽检
①时间:第六学期第一个月内完成
②要求:提交抽检前应完成论文全稿,并在导师指导下至少修改完一遍,确认内容和结构上没有较大的问题。
(4)匿名评阅
①时间:第六学期第二个月内
②要求:根据抽检结果及导师的建议进行修改,经导师审核确认符合学校规定的送审条件,并由导师确认签字之后方可提交匿名评审。具体程序遵照《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5)答辩
答辩按照《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4.上述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按《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及《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文件有关规定进行。
八、参考文献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赵金铭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商务印书馆,2004 | 必读 |
|
2 | 赵金铭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标准与大纲研究》 | 商务印书馆,2019 | 必读 |
|
3 | 赵金铭 |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 | 商务印书馆,2010 | 选读 |
|
4 | 刘珣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 | 必读 |
|
5 | 刘珣 |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 必读 |
|
6 | 崔希亮 | 《语言测试概论》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 必读 |
|
7 | 崔希亮 |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 商务印书馆,2020 | 必读 |
|
8 | 崔希亮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论集·语法卷》 | 商务印书馆,2021 | 选读 |
|
9 | (瑞士)索绪尔 | 《普通语言学教程》 |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 必读 |
|
10 | 朱德熙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 必读 |
|
11 | 齐沪扬、陈昌来 | 《应用语言学纲要》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必读 |
|
12 | (美)布龙菲尔德 | 《语言论》 |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 必读 |
|
13 | 吕叔湘主编 | 《现代汉语八百词》 |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 必读 |
|
14 | 张咏梅、邱冰、张赪著,崔希亮编 | 《汉语简史》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 必读 |
|
15 | 陆俭明 |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 必读 |
|
16 | 陆俭明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 选读 |
|
17 | 陆俭明、沈阳 |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必读 |
|
18 | 陆俭明、马真 | 《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 选读 |
|
19 | Paul、Watzlawick | 《人类沟通的语用学》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选读 |
|
20 | 索振羽 | 《语用学教程》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必读 |
|
21 | 钱冠连 | 《汉语文化语用学》 |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 必读 |
|
22 | 何自然、冉永平 | 《新编语用学概论》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必读 |
|
23 | 左思民 | 《汉语语用学》 |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 必读 |
|
24 | RemiA.van Compernolle | 《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教学语用学》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 选读 |
|
25 | 李晓琪 |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 商务印书馆,2006 | 必读 |
|
26 | 祖晓梅 | 《跨文化交际》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 必读 |
|
27 | 陆扬、王毅 | 《文化研究导论》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选读 |
|
28 | 孙英春 |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选读 |
|
29 | 胡文仲 | 《跨越文化的屏障》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 选读 |
|
30 | (美)Hinkel |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选读 |
|
31 | 乐黛云 |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选读 |
|
32 | 陈国明 | 《跨文化交际学》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必读 |
|
33 | 赵长征、刘立新 | 《中华文化与传播》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 必读 |
|
34 | 孙宜学 | 《“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 | 选读 |
|
35 | 武斌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 |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 选读 |
|
36 | 王学松 |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选读 |
|
37 | 刘琛 | 《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选读 |
|
38 | 李均、王日美 | 《国际中文教育:中华文化精神的源流、继承与传播》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 | 选读 |
|
39 | 江小涓 | 《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新与全球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研究》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2 | 选读 |
|
40 | 赵杨 | 《第二语言习得》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 必读 |
|
41 | 鹿士义主译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导论》 | 商务印书馆,2021 | 必读 |
|
42 | 翟艳、苏英霞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 | 北京大学版,2010. | 选读 |
|
43 | 刘颂浩 |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 选读 |
|
44 | 王建勤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商务印书馆,2009 | 选读 |
|
45 | 杜道明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化概说》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必读 |
|
46 | 周小兵 |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 |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 | 必读 |
|
47 | 刘弘 | 《国际汉语教师入职必修十课》 | 商务印书馆,2015 | 必读 |
|
48 | 周小兵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 | 必读 |
|
49 | 周小兵 |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 |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20 | 必读 |
|
50 | 周小兵 | 《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选读 |
|
51 | 陈申 |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必读 |
|
52 | 毛悦、刘长征、赵秀娟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要素教学》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 必读 |
|
53 | 吴中伟、陈钰、李晓娟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技能教学》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 必读 |
|
54 | 赵金铭 | 《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 | 商务印书馆,2006 | 选读 |
|
55 | 崔希亮主编 | 《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 | 北语出版社,2010 | 选读 |
|
56 | 胡波 | 《汉语听力课教学法》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 选读 |
|
57 | 柯传仁等 | 《汉语口语教学》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选读 |
|
58 | 罗青松 |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 选读 |
|
59 | 周国光、张林林 |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必读 |
|
60 | 李如龙、苏新春 | 《词汇学理论与实践》 | 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版 | 选读 |
|
61 | 周健 | 《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 选读 |
|
62 | 陈宏、吴勇毅 |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 华语社,2003 | 必读 |
|
63 | 李珠、姜丽萍 | 《怎样教外国人汉语》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 选读 |
|
64 | 张向鸣、吴晶主编 | 《教育学 心理学》 |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 选读 |
|
65 | 时晓红 | 《教育学心理学新论》 |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 | 必读 |
|
66 | 皮连生主编 |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选读 |
|
67 | 桂诗春 | 《新编心理语言学》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选读 |
|
68 | 叶军 |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 | 外研社,2015 | 必读 |
|
69 | (美)罗伯特·K·殷.周海涛等译. | 《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 |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 选读 |
|
70 | 朱勇 |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修订版)》 | 高教社,2015 | 选读 |
|
71 | 朱勇 |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争鸣》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选读 |
|
72 | 徐碧美 |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 人教社,2003 | 选读 |
|
73 | 闻亭等 | 《国际汉语课堂管理》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必读 |
|
74 | 吴应辉主编 |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新动态》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选读 |
|
75 | (美)库玛 | 《全球化社会中的语言教师教育:“知”“识”“行”和“察”的模块模型》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选读 |
|
76 | 郑艳群 | 《汉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 北语出版社,2009. | 必读 |
|
77 | 隋春荣、宋清阁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 选读 |
|
78 | 蔡永华 | 《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应用》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 选读 |
|
79 | 袁慎芳、李娟、付凤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 选读 |
|
80 | 张文彤 | 《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3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 选读 |
|
81 | 古小松 | 《东南亚文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 选读 |
|
82 | 于在照、钟智翔 | 《东南亚文化概论》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 选读 |
|
83 | (美)索伦森. | 《怎样写学术论文》. |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选读 |
|
84 | (英)萨莉·拉姆奇. 廖晓玲译. | 《如何查找文献》.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选读 |
|
85 | 麦克伦尼 | 《简单的逻辑学》. |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 | 选读 |
|
86 | 杨鲁新、王素娥、常海潮、盛静, | 《应用语言学中的质性研究与分析》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 选读 |
|
87 | 郑艳群等 | 《语言教育技术研究》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2 | 选读 |
|
88 | 曹贤文 等著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探新》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1 | 选读 |
|
89 | 徐子亮 著 | 外汉语教学心理学(第2版) | 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 | 选读 |
|
90 | 翟艳,苏英霞著, | 《汉语技能教学(第2版)》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2 | 选读 |
|
91 | 姜丽萍 著, | 《国际汉语教师能力与资格丛书》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2 | 选读 |
|
92 | 王治敏主编 | 《基于新标准体系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语法资源建设研究(上、下)》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2 | 必读 |
|
93 | 杨建国主编 | 《我在海外教中文》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2 | 选读 |
|
94 | 吉布森·弗格森 著/张天伟 译 | 《语言规划与语言教育》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 选读 |
|
95 | [英]韩礼德 著/刘承宇 等译 | 《语言与教育》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选读 |
|
96 | 陈向明. |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 选读 |
|
97 | 秦晓晴,毕劲 |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 选读 |
|
98 | Burns, A. & Richards, J. C. | The Cambridge Guide to Pedagogy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 必读 |
|
99 | Lantolf, J. P. |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L2: State of the art.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7. | 选读 |
|
100 | Lourdes Ortega |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London:Hodder Education.09. | 选读 |
|
101 | 期刊类 | 《汉语学习》、《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言文字学》、《汉字文化》、《汉语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言文字学》。 近10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
十、毕业和学位授予
毕业和学位授予按《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另附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