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办学历史
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校之初即存在,办学历史悠久、学科规模较大、基础条件雄厚。1951年,云南民族大学在承担少数民族干部短期轮训任务的同时,直接参与了全省民族工作的开展;1956年组建少数民族语文部,并开办了两年制汉语文班;1972年3月,一度被撤销的云南民族学院恢复后被列入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序列,正式设立了语文系,下设汉语文专业,走上专业教育教学之路;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后的云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83年12月31日,云南省编制委员会批准云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正式更名为汉语言文学系。
经过70多年的努力奋斗,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办学特色突出、师资力量较强、办学条件良好、办学水平较高、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专业。
(二)学生培养
本专业目前在校生近900人。近5年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 2600余人,学生在校期间先后于国家级、省部级竞赛获奖 200 余项。毕业生遍布海内外,约35%任中小学语文教师,33%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约10%进入大型央企、省属国企媒体,约15%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表明,学生对本专业的忠实度位居全校前列。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博士29人,高职称占比58.5%、博士占比55%;博士生导师2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云南省兴滇人才文化名家2人、青年人才5人,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1人、成果鉴定专家3人,云南省社科成果奖评议专家2人。本专业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化背景,教学科研深度融合,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水平专任师资队伍,并组建了由校内国家级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教学团队。
(四)学科基础
本专业学科基础扎实,2019年,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近5年来,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专业建设成果先后多次获省部级教学奖励,形成了一批以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权威期刊论文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根据《云南民族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主动整合资源,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及测试等维度,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