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硕士 > 正文

新闻与传播专业

编辑: 发布时间:2024-03-19 点击:

新闻与传播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一带一路”时代大背景下,云南日益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亟需精通各国语言文化又具备传播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在此背景下,云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依托2016年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建的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以“传媒 + 语言”为本体,“民族 + 专业”为支撑,发挥我校在全国领先的小语种以及民族文化教学优势,为中国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在新闻传播与品牌传播等领域精通各国语言文化又具备传播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

云南民族大学2001年开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于2013年升级为一本专业。2006年开设广告学专业,2016年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6 年,三方合作建立的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利用地缘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具有影响力的“传媒 + 语言”模式的特色优势专业。目前已招收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留学生一百多名,已经和缅甸仰光大学、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老挝国立大学、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为专业硕士招生、学生交流、师资交流做好了基础准备工作。受到国家外办和各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与称赞。

二、培养方向

(一)国际新闻传播

(二)新媒体传播与运营

(三)民族影像传播

(四)品牌国际传播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广阔知识视野、熟悉国际传播规则、具有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境内外新闻媒体、公关广告公司、政府部门、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从事国际新闻采写、国际传播、公关广告、新媒体业务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特色化专门人才。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或其他小语种语言,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国际广告公关等实务工作;

(二)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对新闻事业和广告事业充满激情,有强烈的兴趣、怀疑精神和批评态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三)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与广告职业道德,尤其是要掌握国际媒体运作的伦理规则和实际具体操作要求;

(四)具有较强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广告公关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新闻、广告、公共关系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五)充分理解互联网,掌握新媒体知识与技术,能够基于新媒体开展国际新闻传播、国际公关广告业务,能够运用新媒体尝试创新创业。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提前毕业条件、办理流程按《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五、培养方式

(一)课程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采取任务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全程参与。

(二)人才培养以专业实务为导向,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新闻传播业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实务能力。

(三)实践教学,建立全真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课程实训、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三个层次,在全真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传播思维与动手能力。

 (四)按照双导师制,分别由一位新闻与传播专业导师加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闻、广告业界导师。导师组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导师组为指导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培养过程强化“师徒制”模式,通过双导师制的联合培养,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五)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部分课程可采取零课时或主持人制,可邀请业界精英、著名学者进课堂,亦可采取辅修慕课、公开课等在线资源等,具体方案由授课教师制定,由学院研究生工作相关负责人审核。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0分。课程分类如下:

(一)公共学位课(7 学分)

政治理论(3学分)

外语(4学分)

(二)专业学位课(13学分)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3学分)

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2学分)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2学分)

传媒经营与管理(2学分)

新媒体研究(2学分)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2学分)

(三)公共选修课(不计入总学分)

综合非通用语(3学分)

非通用语听说(2学分)

(四)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

中外新闻传播史(2学分)新闻综合实务2学分)纪录片研究(2学分)民族传播专题研究2学分)品牌传播(2学分)影视美学2学分)国际传播学2学分)媒介与社会(2学分)南亚东南亚传媒研究(2学分)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学分)《融合新闻学》(2学分)

(五)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导师可根据培养需要,安排研究生补修有关课程,不记学分

(六)必修环节(4学分)

专业实习:不少于3个月(12周)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最低须修课程门数及学分

备注

必修课程

公共

学位课

政治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或论文

所有课程均须修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试或论文


外国语

综合英语

72;108

2; 4

1,2

考试


英语听说

72

2

1,2


专业

学位课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54

3

1

考试或论文

必修


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

36

2

1

考试或论文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

36

2

2

考试或论文


传媒经营与管理

36

2

2

考试或论文


新媒体研究

36

2

2

考试或论文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36

2

3

论文



选修课程

公共

选修课

综合非通用语

108

3


考试

不计入总学分

全校统开

非通用语听说

72

2


考试

专业

选修课

中外新闻史

36

2

1

论文

至少选修16学分


新闻综合实务

36

2

2

作品


民族传播专题研究

36

2

2

论文或作品


纪录片研究

36

2

3

论文


品牌传播

36

2

3

论文


影视美学

36

2

3

论文


国际传播学

36

2

3

论文


媒介与社会

36

2

3

论文


媒介与社会性别

36

2

3

论文


南亚东南亚传媒研究

36

2

3

论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6

2

3

论文





融合新闻学

36

2

3

论文或作品




补修

课程

导师可根据培养需要,安排研究生补修:1.新闻学概论 2.传播学概论3.中国新闻事业史 4.外国新闻事业史 5.广告学概论等有关课程,不记学分








必修环节

专业实习(不少于3个月,12周)

4


专业实习必须提交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必修


所需修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

说明:

(一)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补修课:1.新闻学概论 2.传播学概论3.中国新闻事业史 4.外国新闻事业史 5.广告学概论。根据导师意见进行补休,不计学分。

(二)文献阅读:阅读培养方案所列的参考文献和导师要求的参考书目(文科不少于50本),学位论文答辩前,须提交2万字以上的文献阅读笔记或综述,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考核表》。由学院(所)组织考核并备案,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文献阅读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由导师评定,培养单位审核,研究生部抽查。

(三)学术活动:参加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学术报告、前沿讲座等活动不少于4次,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由学院(所)组织考核并备案,导师根据研究参与学术活动情况与心得体会质量评定出成绩,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由培养单位审核,研究生部抽查。

(四)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创新等与专业实习,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学院(所)组织考核并备案。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成绩由导师或具体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评定,培养单位审核。专业实习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于第4学期实施。专业实习成绩考核方法详见第八部分“实习实践”。

(五)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 按照《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评阅及答辩管理办法》 执行,开题定于第3学期第16周实施。

(六)学位申请工作:实习成果鉴定、论文写作、答辩、学位申请等核定,定于第5—6学期实施。

 

七、培养过程环节管理       

(一)文献阅读、实践活动、学术活动

1.文献阅读:阅读培养方案所列的参考文献和导师要求的参考书目(文科不少于50本),学位论文答辩前,须提交2万字以上的文献阅读笔记或综述,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考核表》。由学院(所)组织考核并备案,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文献阅读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由导师评定,培养单位审核,研究生部抽查。

2.学术活动:参加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学术报告、前沿讲座等活动不少于4次,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由学院(所)组织考核并备案,导师根据研究参与学术活动情况与心得体会质量评定出成绩,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由培养单位审核,研究生部抽查。

3.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创新等与专业实习,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学院(所)组织考核并备案。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成绩由导师或具体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评定,培养单位审核。专业实习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于第4学期实施。专业实习成绩根据学生提供的实践学习计划、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学生在实践学习单位的专业态度(包括出勤率)、专业能力、专业绩效等指标,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实践基地兼职导师综合考核后进行评价,给出成绩。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次。

(二)中期考核

根据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相关方案进行,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导师评价与学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对思想政治表现学分修读、实践和学位论文进展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等情况进行自评,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科研、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学院统一组织集中考核学生对本学科方向基本理论知识、前沿动态的掌握情况和学术写作能力,并给出考核成绩。具体要求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三)科研成果

学校对专业硕士学生无发表论文要求。本专业鼓励学生在学期间,尽量多发表学术论文、申报课题并参与新闻传播实践,每学年会举办一次与“雨花学术新人奖”予以鼓励。

八、学位论文

原则上要求学生采用高质量专业作品或文案、运营新媒体、调查报告、案例研究等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创作,撰写学术论文的学生需经导师组认可并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方可进行。通过中期考核的学生在导师组指导下提出选题,在开题报告会通过选题后,方可正式进入毕业设计/创作或论文撰写阶段。若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须按按导师组意见要求重作开题报告。

采用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运营新媒体等形式的毕业设计/创作,须提供由学生本人完成的调查报告、系列报道、深度调查报道,或新媒体运营和媒体经营管理的创新个案,字数1万字以上;同时撰写一篇对系列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报道、新媒体运营或传媒经营管理的创新个案进行全面总结与说明的报告,不少于5千字。

学术性学位论文须达到3万字以上,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又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社会应用价值。

毕业设计/创作、学术论文由导师组合作指导,以院内导师为主。

毕业设计/创作、学术论文答辩面向全院或全校公开,答辩委员应有新闻传播专业实践领域专家参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环节,完成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方可申请参加学院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九、教材和参考文献

1.《论出版自由》,约翰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

 2.《论自由》,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2005年

 3.《新闻学》,徐宝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4.《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6.《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修订版),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年 

 8.《中国新闻事业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9.《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年

 10.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单向度的人》赫伯特·马尔库塞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14.《传媒的四种理论》威尔伯·施拉姆,新华出版社,1980年

 15.《传播学概论》,施拉姆 波特等,新华出版社,1984年

16.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

17.《传播政治经济学》,[美]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出版 2000年

18.《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法]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年

 19.《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20.《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

21.《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 温德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22.《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丹尼斯麦奎尔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3.《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9年

2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M.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25.《形式的内容》[美]海登怀特,文津出版社,2005年

26.《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美]阿兰《风云人物采访记》奥莉娅娜·法拉奇B阿尔瓦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7.《营销革命4.0——从传统到数字》,[美]菲利普科特勒,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28.《定位》,[美]艾里斯等,中国财政经济出纳社,2002年  

29.《设计中的设计》,[日]原研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30.《创意传播管理》陈刚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1.《媒体世界—人类学的新领域》,[美]金斯伯格等编 商务印书馆,2013年

32.《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孙英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3.《媒体世界与媒介人类学》,邓启耀,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

34.《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美]布莱恩特华夏出版社2009年

35.《电影语言的语法》, [乌拉圭]丹尼艾尔·阿里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

36.《民族志纪录片创作》,朱靖江,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

37.《影视美学》,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38.《电影批评》,戴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9.《电影是什么》,[法]巴赞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

40.《电影美学》,[匈牙利]巴拉兹贝拉,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

41.《风云人物采访记》奥莉娅娜·法拉奇译林出版社2012年 68.8

42.《别对我撒谎》[澳]约翰·皮尔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43.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美]威廉·E.布隆代尔华夏出版社2006年

44.《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美]大卫·奥格威,中信出版社,2008年

45.《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与控制》[美]罗伯特·福特纳华夏出版社2000年

46.《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美]欧文·戈夫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47.《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英]戴维·莫利,新华出版 2005年

48.《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程曼丽王惟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49.《网络社会的崛起》,[美]曼纽尔·卡斯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0.《认同的力量》[美]曼纽尔·卡斯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51.《千年终结》[美]曼纽尔·卡斯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52.《传播力》[美]曼纽尔·卡斯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53.《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54.《融合新闻学》,刘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5.《新媒体事件研究》,邱林川、陈韬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56.《终极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美]佩德罗·多明戈斯,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57.《莱文森精粹》,[美]保罗·莱文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8.《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美]莱文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9.《超越孤独: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之道》,[美]李·雷尼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

60.《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海南出版社,1997年

61.《网络共和国》,[美] 凯斯·桑斯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2.《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英] 迈尔·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63.《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彭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64.《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美]文森特·莫斯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5.《网络研究》,[]戴维.冈特利特,新华出版社,2004年

66.《国际传播学教程》,程曼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7.《做新闻——现实的社会建构》[美]盖伊·塔克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68.《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9.《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2018

70.《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美]吴军,中信出版集团,2016

71.《我亲历的县级融媒体创新发展——来自仁寿县、古蔺县等的实践》赖贵全等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注:各科目教材根据授课教师具体指定,上述书目中必读与选读的分类,根据专业方向不同会有所区别,可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具体商定,但规定每位学生三年间阅读不少于50本。)

十、毕业和学位授予

毕业和学位授予按《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另附课程教学大纲,详见教学大纲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