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
一、学科简介
汉语言文字学发轫于传统“语文学”,成熟于现代语言学,重视探讨研究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现象。该学科既立足汉语古典文献及现代汉语实际,继承传统小学朴实、严谨的学风,又紧密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深入分析研究并解释不同层次子系统的语言文字问题,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汉语的历史、现状及本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大量实践,牢固掌握分析、解释语言的原则与方法,从而为阅读理解我国古代典籍、研究探索汉语规律、增强语言素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该学科始建于1956年。历史上,汪宁生、王宏道、张尚谦、朱桂昌、戴静华、谢本书、程家枢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先后在本院执教,他们为人、为学的优良作风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近7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打造成学科门类合理,人才培养过硬的教学科研体系。
目前,该学科教师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博士后),5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位。学术思想活跃,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已出版学术专著、古籍整理著作、教材及编著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思想战线》《古汉语研究》《民族语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汉语词汇学
2.汉语语法学
3.汉语史
4.汉语方言学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及企事业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学知识和技能专业人才,并为本专业博士授予单位提供优秀生源。毕业生应具有独立承担教学、科研及相关业务工作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科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进步事业服务。
2.掌握系统的语言学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查找资料、发现和捕捉研究课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和论著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交叉学科的视野。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原著。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较好地处理文字信息。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提前毕业条件、办理流程按《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五、培养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实践,深入田野调查。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强化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加以讨论,通过讨论提高语言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3.读书与写作相结合。要以读促写,以写带读。通过读写结合,既提高读书质量,又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4.务实与创新相结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语言事实,多留心、多观察、多调查;同时要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勇于开拓和创新。务实是基础,创新是方向,要在务实的基础上求创新。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6学分。其中选修课程不得低于8学分。必修环节共3学分:实践环节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 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必修学位课 | 公共学位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至少7个学分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1 | 考试 |
综合英语(一、二) | 72;108 | 2;4 | 1;2 | 考试 |
英语听说(一、二) | 72 | 2 | 1;2 | 考试 |
专 业 学 位 课 | 语言研究方法 | 36 | 2 | 1 | 考试/论文 | 开设8门,18个学分 |
文字学 | 36 | 2 | 1 | 考试/论文 |
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 | 36 | 2 | 1 | 考试/论文 |
汉语方言专题研究 | 72 | 4 | 2 | 考试/论文 |
汉语史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试/论文 |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 | 36 | 2 | 3 | 考试/论文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36 | 2 | 3 | 考试/论文 |
训诂学专题 | 36 | 2 | 4 | 考试/论文 |
选修非学位课 | 公共选修课 | 全校统一开设提升研究生人文和科学素养、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及学科创新能力等内容的通用性公共选修课,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选修1门 |
| 不计 学分 | 1-2 | 考试/ 考查 |
|
专 业 选 修 课 | 汉语语用研究 | 36 | 2 | 2 | 考试/考查 | 最低修读4门,不少于8学分 |
《说文解字》专题 | 36 | 2 | 2 | 考试/考查 |
当代语言学理论前沿 | 36 | 2 | 3 | 考试/考查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36 | 2 | 4 | 考试/考查 |
音韵学 | 36 | 2 | 4 | 考试/考查 |
现代修辞学 | 36 | 2 | 4 | 考试/考查 |
语言类型学 | 36 | 2 | 4 | 考试/考查 |
社会语言学 | 36 | 2 | 4 | 考试/考查 |
语料库语言学 | 36 | 2 | 4 | 考试/考查 |
地理语言学 | 36 | 2 | 4 | 考试/考查 |
专业实践必修 | 学术活动: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本学科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 18 | 1 | 1-5学期 | 考查 |
|
文献阅读:规定本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及反映学科前沿动态的中外文献资料,须提交阅读笔记或文献综述。 | 18 | 1 | 考查 |
|
实践活动: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1次的社会调查、考察实践、勤工俭学、支教、便民服务等社会实践,包括民俗调查、文化调查、语言调查等,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 | 18 | 1 | 考查 |
|
应修学分 | 不少于36学分 |
七、培养过程环节管理
在读期间,每个硕士研究生应从事一定量的文献阅读、学术和实践活动。
1.文献阅读方面:以参考书目为中心,围绕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学位论文答辩前,须提交2万字以上的阅读笔记或文献综述,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登记表》。文献阅读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由导师评定,培养单位审核,研究生院抽查。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2.学术活动方面: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本学科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研究小组、专业、教研室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讨论会记录等认定参加次数。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签到情况认定参加次数。学校及校外组织的学术活动,依据会议邀请函、讲座笔记、讨论会记录、会议论文等认定参加次数。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登记表》,内容可为综述性的,也可为专题性的。导师根据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情况和心得体会报告质量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由培养单位审核,研究生院抽查。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3.实践活动方面: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1次的田野调查、考察实践、勤工俭学、支教、便民服务等社会实践,包括民俗调查、文化调查、语言调查等,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并填写《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登记表》。成绩由导师或具体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评定,培养单位审核,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八、学位论文
1.硕士生开题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至迟应在第4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制定出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完成开题报告。
2.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
⑴选题要求
①符合专业要求,紧密结合当前学术动向;
②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③具有一定创新性,或有新材料,或有新方法,或有新角度,或有不同于旧说的新见解;
④题目适中,范围明确,便于作细致的考察和深入的挖掘。
⑵论文要求
①观点明确,富有学术价值;
②材料扎实,论据充足,论证充分;
③方法科学,论证严密;
④语言准确,简洁流畅;
⑤论文的内容和形式等要符合学术规范。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要求
硕士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一般在学位论文开题后6个月内完成。中期检查由学位点设立考核小组,学生需于中期检查报告会前一周将《云南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表》提交专家。
中期检查报告会由考核小组组长主持,研究生汇报论文进度5-10分钟,考核小组提问与学生答辩10-20分钟。研究生汇报需使用PPT。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课程学习与获得学分情况、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工作态度以及论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论文中期检查结果记为“合格”或“不合格”。
论文中期检查结果记为“不合格”的研究生,原则上应推迟半年至一年毕业,如中期检查后论文有较大进展,则由本人在三年级上半学期12月前提交《按期毕业申请表(中期检查不合格论文)》,由导师、教研室、系所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三年级下半学期3月毕业、答辩等相关资格的申请。
4.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照《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5.具体操作按《云南民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的实施办法》《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及《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文件有关规定完成。
九、教材和参考文献
(一)文字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裘锡圭 | 《文字学概要》 | 商务印书馆,2012年 |
|
|
2 | 许慎 | 《说文解字》 | 中华书局,2002年 |
|
|
3 | 段玉裁 | 《说文解字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
|
|
4 | 张涌泉 | 《汉语俗字研究》 | 商务印书馆,2010年 |
|
|
5 | 杨五铭 | 《文字学》 |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
|
|
6 | 胡朴安 | 《中国文字学史》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
|
|
7 | 陆宗达 | 《说文解字通论》 | 中华书局,2015年 |
|
|
8 | 陈炜湛、唐钰明 | 《古文字学纲要》 |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
|
|
9 | 高明 |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
|
10 | 李学勤 | 《古文字学初阶》 | 中华书局,2006年 |
|
|
11 | 唐兰 | 《中国文字学》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
|
|
12 | 王宁 | 《汉字学概要》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
|
|
13 | 邹晓丽 | 《甲骨文字学述要》 | 岳麓书社,2019年 |
|
|
14 | 陈梦家 | 《中国文字学》(修订本) | 中华书局,2011年 |
|
|
(二)音韵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麦耘 | 《音韵学概论》 |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
| 教材 |
2 | 董同龢 | 《汉语音韵学》 | 中华书局,2001年 |
| 教材 |
3 | 余迺永 校注 | 《新校互注宋本广韵》 | 2008年 |
| 教材 |
4 |
| 《等韵五种》 | 艺文印书馆,1975年 |
|
|
5 | 唐作藩 | 《音韵学教程》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
|
|
6 | 杨剑桥 | 《汉语现代音韵学》 |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
|
|
7 | 高本汉 | 《中国音韵学研究》 | 商务印书馆,1995年 |
|
|
8 | 潘悟云 | 《汉语历史音韵学》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
|
|
9 | 林焘、王理嘉 | 《语音学教程》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
|
|
10 | 何九盈 | 《音韵丛稿》 | 商务印书馆,2004年 |
|
|
11 | 赵忠德编著 | 《音系学》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
|
|
12 | 陆志韦 | 《古音说略》 | 台湾,学生书局,1939年 |
|
|
13 | 黄笑山 | 《< 切韵>和中唐五代音位系统》 |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 |
|
|
14 | 郑张尚芳 | 《上古音系》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2013年) |
|
|
15 | 蒲立本[加],潘悟云等译 | 《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 中华书局,1999年 |
|
|
16 | 白一平[美]著,龚群虎等译 | 《汉语上古音手册》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
|
|
17 | 白一平[美]、沙加尔[法]著,来国龙等译 | 《上古汉语新构拟》 | 2020年 |
|
|
(三)训诂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宋永培 | 《当代训诂学》 |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
|
|
2 | 赵振铎 | 《训诂学纲要》 | 巴蜀书社,2003年 |
|
|
3 | 郭在贻 | 《训诂学》 | 中华书局,2005年 |
|
|
4 | 张永言 | 《训诂学简论》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 |
|
|
5 | 王宁 | 《训诂学原理》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
|
|
6 | 周大璞 | 《训诂学要略》 |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
|
|
7 | 白兆麟 | 《简明训诂学》 |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年 |
|
|
8 | 李建国 | 《汉语训诂学史》 |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
|
|
9 | 许威汉 | 《训诂学导论》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
|
|
(四)汉语史及文献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王力 | 《汉语史稿》 | 中华书局,2004年版 |
|
|
2 | 太田辰夫 | 《汉语史通考》(中译本) | 重庆出版社,1991年 |
|
|
3 | 太田辰夫 | 《中国语历史文法》(中译本)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
|
|
4 | 向熹 | 《简明汉语史》(上、下) | 商务印书馆,2010年 |
|
|
5 | 蒋绍愚 | 《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 | 商务印书馆,2015年 |
|
|
6 | 蒋绍愚 |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
|
|
7 | 朱庆之 | 《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 |
|
|
8 | 柳士镇 | 《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
|
|
9 | 江维辉 | 《东汉一隋常用词演变研究》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
|
|
10 | 江蓝生 | 《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 | 语文出版社,1988 |
|
|
11 | 王云路 | 《中古汉语词汇史》 | 商务印书馆,2010年 |
|
|
12 | 张相 | 《诗词曲语辞汇释》 | 中华书局,2008年 |
|
|
13 | (清)王念孙 | 《广雅疏证》钟字讯整理 | 中华书局,2004年 |
|
|
14 | 张舜徽 | 《中国文献学》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
|
|
15 | 何九盈 |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
|
16 | 王力 | 《中国语言学史》 | 中华书局,2020年 |
|
|
(五)现代汉语语法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朱德熙 | 《语法讲义》 | 商务印书馆,1982年 |
|
|
2 | 朱德熙 | 《语法分析讲稿》 | 商务印书馆,2011年 |
|
|
3 | 陆俭明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
|
|
4 | 袁毓林 | 《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 | 商务印书馆,2004年 |
|
|
5 | 邵敬敏 | 《汉语语法学史稿》(修订本) | 商务印书馆,2006年 |
|
|
6 | 张伯江、方梅 |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
|
|
7 | 朱军 |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
|
|
8 | 张斌 | 《汉语语法学》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
|
|
9 | 沈家煊 | 《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 商务印书馆,2006年 |
|
|
10 | 吕叔湘 |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 | 商务印书馆,1999年 |
|
|
11 | 马建忠 | 《马氏文通》 | 商务印书馆,2000年 |
|
|
12 | 冯春田 |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
|
|
(六)语用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索振羽 | 《语用学教程》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
|
|
2 | 左思民 | 《汉语语用学》 |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
|
3 | 何兆熊 | 《新编语用学概要》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
|
|
4 | 何自然 | 《语用学概论》 |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
|
|
5 | 熊学亮 | 《认知语用学概论》 |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
|
|
6 | 钱冠连 | 《汉语文化语用学》 |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
|
|
(七)汉语词汇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符淮青 |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
|
2 | 葛本仪 | 《现代汉语词汇学》 |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
|
|
3 | 刘叔新 | 《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 | 商务印书馆,2005年 |
|
|
4 | 马真 |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 | 商务印书馆,2005年 |
|
|
5 | 董秀芳 | 《汉语的词库和词法》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
|
6 | 周荐 | 《汉语词汇结构论》 |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
|
|
7 | 俞理明 | 《汉语缩略语研究》 | 巴蜀书社,2005年 |
|
|
8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 | 《俗语佛源》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
|
|
(八)语义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徐烈炯 | 《语义学》 | 语文出版社,1995年 |
|
|
2 | 贾彦德 | 《汉语语义学》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
|
3 | 束定芳 | 《认知语义学》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
|
|
4 | 杰弗里·N·利奇 | 《语义学》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
|
|
(九)、方言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袁家骅等 |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 | 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 |
|
|
2 | 李如龙 | 《汉语方言学》(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
|
|
3 | 詹伯慧主编 |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
|
|
4 | 李荣 | 《汉语方言调查手册》 | 科学出版社,1957 |
|
|
5 | 傅懋绩 | 《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 语文出版社,1998 年 |
|
|
6 | 陈其光 | 《语言调查》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
|
|
7 | 宋在晶 | 《语言类型学》 |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08年 |
|
|
8 | 柴田武 | 《语言地理学方法》 | 商务印书馆,2018年 |
|
|
9 | 贺登崧 | 《汉语方言地理学》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 |
|
|
10 | 周祖谟 | 《方言校笺》 | 中华书局,2004年 |
|
|
11 | 周振鹤、游汝杰 | 《方言与中国文化》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
|
|
12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 | 商务印书馆,1999年 |
|
|
13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 |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方言》 | 2003(1) |
|
|
14 | 张华文等编著 | 《昆明方言词典》 | 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
|
|
15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纂,吴积才主编 | 《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 |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
|
(十)修辞学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陈望道 | 《修辞学发凡》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 |
|
|
2 | 杨树达 | 《中国修辞学》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
|
|
3 | 王希杰 | 《修辞学通论》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
|
|
4 | 郑子瑜 | 《中国修辞学史稿》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
|
|
5 | 张弓 | 《现代汉语修辞学》 |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
|
|
6 | 复旦大学语法修辞研究室 | 《语法修辞方法论》 |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
|
|
7 | 周振甫 | 《中国修辞学史》 | 商务印书馆,2004年 |
|
|
(十一)语言学理论及西方语言学流派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及年代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 《普通语言学教程》 | 商务印书馆,1985年 |
|
|
2 | 布龙菲尔德 | 《语言论》 | 商务印书馆,1985年 |
|
|
3 | 叶蜚声,徐通锵 | 《语言学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
|
|
4 | 高名凯 | 《语言论》 | 商务印书馆,1995年 |
|
|
5 | 刘润清 | 《西方语言学流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
|
|
6 | 王远新 | 《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 |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
|
|
7 | 沈阳、冯胜利主编 |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研究》 | 商务印书馆,2008年 |
|
|
8 | 洪堡特 | 《论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 商务印书馆,1997年 |
|
|
(十二)期刊
序号 | 名称 | 阅读程度(必读/选读) | 备注 |
1 | 《中国语文》 |
|
|
2 | 《汉语学习》 |
|
|
3 | 《语文研究》 |
|
|
4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
|
5 | 《语言文字应用》 |
|
|
6 | 《修辞学习》 |
|
|
7 | 《语言研究》 |
|
|
8 | 《当代语言学》 |
|
|
9 | 《民族语文》 |
|
|
10 | 《语言文字学》 |
|
|
11 | 《语言科学》 |
|
|
12 | 《古汉语研究》 |
|
|
13 | 《方言》 |
|
|
14 | 《汉语学报》 |
|
|
15 | 《汉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 |
|
|
16 | 语言文字学优秀硕士、博士论文 |
|
|
十、毕业和学位授予
毕业和学位授予按《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另附课程教学大纲,详见教学大纲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