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

讲座回顾|《祖鲁》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5-27 点击:



5月26日下午,刘湘晨纪录电影系列讲座第三场在融媒体演播厅如期举行,此次展映的影片为《祖鲁》。

《祖鲁》总时长为57分钟,“祖鲁”意指巴音布鲁克蒙古人所信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鲁节,在每年的农历10月25日,这一天是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的圆寂之日,该片通过描绘祖鲁节前后,人们杀牛、采草、点灯、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以显性阐释与隐性阐释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准确地把握了祖鲁节的真实现实。

黄东英老师主持讲座,刘湘晨老师对影片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介绍,《祖鲁》围绕着“节日”这一主题展开,但与昨天所放映的《以火为炬》又有些不同,二者在表达手法上有很大的差异性,连贯或断裂、主位或客位、叙事或阐释、显性或隐性、单一或多元,每一个镜头在记录的同时也在表达,观众所接收到的意义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刘老师通过对《祖鲁》的详细分析,向同学们提出了让镜头变得生动、赋予意义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掌握基本的语法逻辑以及对镜头的技术性理解,注重视听语言;其次是融入作者的体验与观察;最后是展现镜头所记录的人物行为所呈现的意义。

学习、反思、交流然后才能不断进步。在讲座中,师生们就影视文本的阐释结构、文化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存在的意义、如何与调查对象养成良好关系、田野中的镜头感如何把握、文化呈现主体与文化解释角色如何选择、影片拍摄的技巧技法以及后期视频剪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对于这些问题刘湘晨老师都认真细致地一一解答。

交流现场提及当影片中涉及到被拍摄者的隐私以及一些文化禁忌时,应如何保证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的伦理规范?刘老师表示,人类学界有其自己的在场规范准则,每一个人类学家都是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的,就本次系列影片而言,都是用了很长时间去与被拍摄者培养一个和谐良好的关系,而且每个田野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不能突破对文化尊重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底线。

在学生作品《俯仰》的点评环节中,刘湘晨老师首先肯定了该小组的技术投入状态,同时他还通过自身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镜头的一些其他拍摄思路,强调要将摄像机纯粹的旁观视角变为动作主动表达的视角。

到场参与交流活动的还有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师生。


责编:赵长蓉  复审:李濛濛  终审:杨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