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云南民族大学于2016年3月依托文学与传媒学院成立了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依托学校办学经验和条件,利用地缘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全国率先构建“传媒+南亚东南亚语言”的特色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语种、跨文化、全媒体的高端传媒人才培养与语言文化交流中心,为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传媒+语言”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已招收泰国、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6个国家的学生120多名,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勇于探索 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阵地
2016年3月,云南省委宣传部门、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云南民族大学三方合作共建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获批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自2016年至今,共招收老挝等6个国家的学生120多名。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和缅甸仰光大学达成“1+3”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缅甸籍新闻传播人才。同时,与缅北华文教育协会合作,组织缅甸汉语人才到学校传媒类本科专业及各类培训班学习。2016年9月,学院承办了“缅甸媒体高端人才研修班”,完成17名缅甸传媒人才为期两周的短期进修课程,并颁发结业证书。
教师强,教学强,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为支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泰语专业、缅甸语专业、老挝语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已先后获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22年获批首批全国新兴专业建设点,教学实力雄厚,师资条件优越。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人才培养需求,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规划建设了“面向南亚东南亚媒介融合传播创新实训平台”,建成的400平方米融媒体演播厅、数字媒体实验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和数字录音棚等已投入使用。
积极拓展 开创国际交流合作新空间
学院结合“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东南亚”的办学目标和专业建设实际,主动出击,通过多渠道与海内外对口资源取得联系,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
2020年11月,联合云南省委宣传部门、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共同举办“华夏文明与跨文化传播”全国性学术会议,“华夏传播研究会云南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正式挂牌,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民族特色,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2023年11月,学院赴老挝进行教育交流合作,与老挝国家电视台和老挝国立大学进行深度交流,就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国际新闻传播和融媒体建设、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共拓“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老挝赛道、双方教师间的培训和交流等事宜达成初步合作共识。同时,与老挝广告商业独资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成立“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澜湄数字文创现代产业学院老挝基地”和“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国际学生实训基地”,率先搭建了与老挝沟通合作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展示了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丰富的教学资源、独特的校园文化,而且在科研学术合作、师资互访交流、学生联合培养、共同拓展实训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为学院国际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办学思路、强化国际传播合作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多元实践 培养卓越传媒类国际化人才
从“学语言”到“学文化”,从“学专业”到“重实践”,学院以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传媒+语言”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组织丰富的实践教学,为国际学生搭建与业界媒体交流学习的平台,提供在海内外媒体机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实施了校际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升学、海外就业等项目。至2023年6月,学院已有90名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毕业,一部分毕业生在中老铁路、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就业,另一部分毕业生继续在郑州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坚持专业和实践教学并重的理念,积极培养具有独立实操能力的卓越传媒类国际化人才。2017年,学院国际学生参加云南公益广告大赛颁奖典礼。2020年,缅甸籍国际学生杨玉龙等人拍摄的纪录片作品《帕敢拾玉》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届“学院奖”纪录片一等奖。2019年,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拉咱拉咱》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收录。2021年,依托学院国际学生教育申报的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一国一策’精准化传播策略下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别立项。
一项项新的突破、新的亮点,是学院稳步推进国际教育合作进程的美好呈现;一点一滴的付出,是学院开展国际教育的初心写照。
(段彬燕 杨泽泉 王国旭 许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