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于2023年8月18日至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我院教师孙金燕参加此次会议,做会议发言,并做“艺术学圆桌会议”评议人。
此次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闻界》杂志社、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视像整合与新媒体艺术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协办,并得到《符号与传媒》《当代文坛》《探索与批评》《认知诗学》《翻译学刊》、Signs & Media、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Chinese Semiotic Studies等期刊的学术支持 。

符号学国际会议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意义理论再出发”,旨在通过意义形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力量,汇通符号学、传播学、叙述学、艺术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多研究领域,推进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学术研究。会议相较往年规模大,学术性强,学术层次高,参会学者268名,涉及6个国家和地区的187个科研院所单位,覆盖中国符号学的11大基地。
会议由19位国际符号学、传播学名家的大会学术报告,与10场学术圆桌会议以及5场青年论坛构成。我院教师孙金燕在“艺术学学术圆桌”上半场会议中,做“加密艺术与数字时代艺术光晕再造的重新思考”的学术发言。发言借由当下正如火如荼发生的加密艺术现象,围绕数字艺术是否有新的光晕生成范式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旨在指出:技术不是导致“光晕”消散的原因,对技术的片面使用才会割裂人与自然的联结,冲击个体的感觉方式及生命体验过程。本真诗性的“光晕”的真正回归,有赖技术的持续提升,积极推动数字艺术以技术为中介,将人重新带回与世界交融的存在真实与诗性涌动之中。数字艺术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并且,在“艺术学学术圆桌”下半场会议中,孙金燕担任评议人,对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艺术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等十余位学者的学术发言,在总体性艺术研究以及绘画、音乐、舞蹈、数字艺术等门类艺术研究方面的思考与洞见,做了或宏观、或具体的评议,与参会学者碰撞思想的火花。
责编:赵长蓉 复审:李濛濛 终审:杨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