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教授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为我院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理解文学的三个角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李骞教授主持,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字如祥教授、副院长王国旭副教授、副书记李林波老师、科研秘书陈国学副教授等均出席了此次讲座。
谢有顺教授是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入选全国文化名家与“四个一批人才”,并于2010年被世界经济组织达沃斯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主要出版著作有《成为小说家》、《文学及其所创作的》等。
对“怎样理解文学”这一论题的展开,谢有顺教授主要从“中国的学问”、“生命的学问”、“当代的学问”三个维度作了具体而深入的阐释,集中体现了更广程度的关于人的生命价值的追问和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谢教授讲到,文学首先是中国的学问,中国文学虽然没有一以贯之的宗教信仰作为背景,但却有其独特的民族品格,中国文学实际上秘密扮演并代替了宗教的角色,深度参与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气质情怀的塑造。其次,谈到文学是生命的学问一说,谢教授指出文学也是一种存在,是有生命气息的伟大生命世界,它面对动态的文学现场,它能渗透到个体灵魂并与之对话、产生共鸣,最终完成自我生命的安顿。最后,谢教授对“文学是当代的学问”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认为,文学不应该束之高阁,更不应该立起森严的壁垒,而要打通古今,以当代世界去思考当代人的生命价值和思想构建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以“与我有关”的个人、知识分子立场去关怀生命本身,让学术具有当代价值和落地感。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谢有顺教授旁征博引,对国画主题的文化精神、王国维的悲剧理论、陈寅恪颂红妆的著书等援引缕析,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文学对生命的展开方式和如何面对自我的永恒难题,完成了对文学的“定义”,然而,正如他说的那样,文学永远不能被完成的,正如其永恒的生命世界和无穷的审美艺术一样。
谢有顺教授激情澎湃的演讲热情感染了文传学院的全体学子,对个体生命的困惑和文学关系的探讨也激发了在场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参与问答环节,就人性矛盾和文学净化心灵的力量等问题与谢老师进行了交流,最后,李骞教授对讲座作了总结,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