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调查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支持的“第五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见习营·云南行”在云南民族大学开营。云南民族大学校长王启梁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四所学校的师生,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月老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国旭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苏媛老师首先介绍了为此次云南行献礼音乐短片《春城共朝暮》,短片以云南的壮丽风光为视觉主线,通过诗意的镜头语言和动人的旋律,展现了春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凝聚了创作团队在策划与制作过程中的巧思与付出。
随后,云南民族大学校长王启梁发表致辞。王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王校长简要回顾校史后,重点阐述了学校“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理念。王校长特别指出,此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牵头举办的见习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为参加此次活动的新闻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以“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为主题,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行程安排,为同学们创造了深入观察和思考的契机。
在随后的授旗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郑重地将象征使命与责任的营旗转交至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茶志高手中。
四校师生进行合影留念后,与会嘉宾围绕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展开交流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首先向云南民族大学致以诚挚谢意,总结“三个创新”亮点:音乐短片全球首发开创新形式、高质量组织运作、四校协同培养模式。梳理了四届见习营课程、实践改革成果,最后,漆院长寄语学生做时代瞭望者和行动者,坚持价值理性、拒绝流量至上,团队协作互学共进、打破边界、激发创新。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苏涛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介绍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一鸣老师从“三个维度”分享了办学经验:历史传承的厚度、学科建设的深度、校际合作的广度。他期待同学们在云南这片热土上,用心感受边疆地区的发展脉搏。浙江传媒学院出版学院袁琳老师以出版人的独特视角,将此次实践比作“行走的教科书”。她建议同学们用专业的眼光发现故事,用温暖的情怀传递价值。中国青年报杨月老师结合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提出“四力”培养建议:增强脚力深入基层,锤炼眼力发现故事,提升脑力独立思考,创新表达丰富传播。最后,学生代表们纷纷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本领。
开幕式在富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参观活动中圆满落幕,为后续实践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定能以专业视角观察云南发展,用创新思维讲好中国故事,在云岭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新闻人的青春华章。
“第五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见习营·云南行” 活动的协同单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
昆明市官渡区旅游局
石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石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云南广播电视台旅游频率
云南广播电视台教育频率
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率
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端
云南网
都市时报
掌上春城
云南信息报乐云网
石林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青年报
云南民族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