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7月29日,“博雅大学堂——2025年全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旨在搭建全国高校同行之间交流对话、学习互鉴的平台,聚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和科研前沿动态与核心问题,促进全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同行的深度对话、经验分享与协同创新,提高我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和研究水平。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许传坤致开幕辞,认为本次高端论坛首度落户云南,并选择云南民族大学承办,既是学界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更是对边疆高等教育及学术事业的深度认可,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云南注入了新的学术活力。副校长许传坤回溯云南民族大学自1951年建校以来的使命传承——作为国家民委与云南省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始终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地缘优势,构建以中国语言文学、民族学为引领的学科生态。他特别聚焦文学院的独特价值:这一历史悠久的学院立足云南边疆,深耕多民族文学交融共生、民族语言研究及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三大领域,成为学校人文精神与学术创新的重要高地。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时代命题,副校长许传坤再次呼吁学界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希望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等顶尖机构深化合作,共建学科平台、共享学术资源,推动边疆学术与主流研究的双向赋能。最后,他希望本次研讨会成为汇聚智慧、启迪新思的里程碑,并预祝会议成果丰硕,助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迈向更璀璨的未来。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小红致辞,代表出版社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诚挚欢迎,并对云南民族大学及文学院的倾力承办表示特别感谢。她回顾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百年学术传承——其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京师大学堂编书处,始终肩负教材出版使命,1979年正式建社后,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持续坚守学术出版品格,累计推出大批国家级规划教材与获奖著作,深度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副总编辑陈小红强调,出版社始终将服务教学一线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博雅大学堂”品牌构建教师发展生态圈。该平台依托全国高校合作网络及顶尖学者支持,十余年来持续开展暑期师资培训,致力于为教师提供跨校交流、能力提升的实践空间,推动教学成果反哺课堂。面对数字化教育转型趋势,出版社近年积极打造“博雅云学堂”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融合出版技术与线上课程资源,现已完成平台建设并上线首批数字教材,未来将系统性重构经典教材的交互式教学呈现方式,精准服务新时代师生需求。在内容建设方面,出版社聚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前沿,近年陆续更新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等权威教材,2025年更推出朱栋霖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25》(精编版)(第三版)、《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5—2025》(精编版)(第三版),内容覆盖至当下最新学术动态。副总编辑陈小红呼吁与会教师持续反馈教学需求,助力出版社优化服务体系。最后,她再次致谢云南民族大学与授课嘉宾,期待学者们通过本次研讨会深化协作,共同推进文学教育创新发展。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国旭对开幕式进行总结,期待专家们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中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共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交流、资源共享,探索教学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集体合影
本次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贺桂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毛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倪文尖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吴晓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罗岗教授五位专家依次进行专题授课。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杨茜、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张雅秋等参加开幕式。来自全国高校的七十余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文字来源】王世灿
【图片来源】杨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