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家讲坛 > 正文

名家讲坛

    述元讲坛:新世纪乡土文学书写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编辑:wcxy2 发布时间:2024-11-13 点击:

    2024年11月10日19:00,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第二十八期述元讲坛在丰泽院A101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邀请的主讲嘉宾郭文元教授是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图片

    讲座题目为“新世纪乡土文学书写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由王国旭院长主持,赵志军老师评议。

    图片

    讲座开始前,王国旭院长指出,时代在不断变化,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将文学与社会学的内容相互融合。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于这个时代,都能切实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体现在各地作家的书写过程中,呈现为叙事风格和叙事类型的差异。让我们一同跟随郭老师的研究步伐,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

    图片

    郭文元教授主要围绕社会转型、社会学乡村研究、乡村终结叙事、新乡土文学书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谈到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社会转型。当中提及乡村社会改变了生活终老乡村的观念、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当前乡村社会生活也开始向城市开放等。

    其二,以新世纪社会学的乡村研究为主,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提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就是城市化,乡村最终终结,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社会转型为城市社会,最终实现中国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其三,关于21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乡村终结书写,可从贾平凹、莫言、阎连科、韩少功、梁鸿等作家的反思中进行探寻。在回忆、回望姿态下,乡村衰败的刻板化印象或乡村诗意化的田园生活浪漫想象,让作家反映乡村现实的目的大打折扣,作家可能放大局部的,个别性的社会问题,乡村的多重性丰富性、乡村的发展被遮蔽,乡村书写陷入到了古已有之的悯农哀乡传统,传达出来的仅仅是廉价的人道主义同情,导致有些作品人文情怀流失。其四,在21世纪新乡土小说书写中谈到城乡二元思维消解,交往叙事大量出现,乡土叙事的空间转向;城乡流动书写中的农民主体性构建;新世纪“返乡”叙事与乡村建设;新时代乡村“脱贫攻坚”主题书写。

    最后,郭文元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建构性书写,促成新世纪乡土文学由“乡衰”书写向“乡兴”书写的转变,文学中的乡村社会逐渐褪去之前衰败凋敝的景象,呈现出生气、复兴迹象,让新世纪的乡土书写带有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图片

    分享结束后,赵志军老师针对郭教授的讲解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好的讲座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把听众带回他自身的经验里头,回忆童年时光,能够深切感受到城乡发展的巨大变迁,这种变化是二十年前的人们完全无法想象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以远离乡土者的视角回望或书写过去时,乡土文学便应运而生了。由此,我们重新进入乡土文学时,所看见的就不仅仅是大大小小的作家在一个成就话题上的无休止地反刍,而是千千万万离开乡土但是无法割舍土地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思维。

    图片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发言,郭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城乡二元关系、非虚构文学等问题与大家展开进一步探讨,内容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让同学们从中受益无穷。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