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19:00,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于丰泽院A101学术报告厅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河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研究所原所长,资深创意写作导师,学术集刊《媒介批评》(CSSCI)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柠教授,开展了名为“创意写作中的艺术与技术”的精彩学术讲座。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陈顺尧副院长担任此次讲座主持人,王国旭院长、孙金燕教授、陈国学副教授、郭亚杰老师、赵志军老师与学院硕士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张柠教授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十年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对中文创意写作学科的意义、性质、教学经验等进行了解读与介绍,分享了人工智能日益发展背景下,中文创意写作面临的挑战、进路及其重要价值。
首先,张柠教授就北京师范大学敢为人先地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的过程,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课程模块设置、导师制度设计、课堂训练方式、学位论文范式、培养成果考核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接着,张教授就创意写作学科目的何为作了说明。他指出,创意写作是母语创作的高级阶段,肩负着传承民族文脉的重任,其使命是充分地体现母语的尊严与人脑的尊严,是面对人工智能以及数据算法时,使人保有尊严的阵地。而创意写作的课程是一种技术训练,其实质是思维方式、母语使用能力以及艺术想象能力的训练,是从创作的技术层面入手去讨论艺术问题。
接着,张教授具体探讨诗歌、戏剧、小说等不同文体在创意写作训练中的适用性。他指出,短篇小说较之其他文体能更有效和更灵活地进行课程训练。这种训练,就是在故事的出发点A到故事的终结点B之间,利用细节创造叙事阻力,并在主人公突破阻力的叙事推进中展现意义。讲故事的人需要充分恢复人体五官感知世界的初始功能,在“五蕴皆有”的感知中充分地敞开生命感受世界,以声音、色彩、味道、触觉等细节充分地填充A与B之间的间隙,延宕叙事节奏,让主人公在难以抵达的过程中抵达终点,以此呈现人生的展开方式。
随后,张教授就创意写作的修辞训练提出,写作者一定要像印象派绘画恣意地运用色彩一样实现语言的“放开”,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表达去抵达真实与准确。形容词永远无法抵达真相,有用的是名词与动词,语言的使用者要不断地探寻汉语的使用方法与艺术效果。张教授还展示了如何充分调动艺术想象,围绕数个关键词进行故事创作,展示了人的思维必然胜于人工智能的地方。
张柠教授的创意写作讲解深入浅出,在场学生受益匪浅。在会议尾声,在场同学就相关的创作问题与张柠教授展开讨论,张教授进行了详尽而且深入的解答。
陈顺尧副院长对本次学术讲座进行了总结,本次讲座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展开,讨论了创意写作的学科定位和发展限制,并强调了母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张柠教授以其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教学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见解以及极富启喻性的思考。最后,参会师生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了张柠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