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荣

编辑:wcxy2 发布时间:2025-03-18 点击:

刘劲荣

现任职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任教课程:1.《语言学概论》2.《语言调查与研究》3.《汉藏语言与文化研究》4.《拉祜族文学概论》5.《拉祜族古籍研究》6.《现代拉祜语》7.《文化语言学》








个人简介

刘劲荣,拉祜族,二级教授,博士,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首批省“兴滇英才计划”教学名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心民族语文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云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南菁计划”高层次人才,《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拉祜族卷》主编。兼任国家民委“云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基地”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拉祜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南亚跨境拉祜语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彝缅语言比较语法话语材料数据库建设”、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牡帕密帕〉文化传承与时代价值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国际国内项目20余项。曾在《民族语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南开语言学刊》《暨南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商务印书馆、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公开出版专著、合著、译著、主编30余部(其中《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澜沧拉祜语》荣获2022年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四季度影响力图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一次、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两次。先后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访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兼职

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心民族语文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云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云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基地”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拉祜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1、论文《拉祜熙话的语气词》,载《民族语文》,2021年第5期。

2、论文《拉祜语的并列结构及并列标记的来源》,载《民族语文》2020年第6期。

3、论文《乌撒彝语松紧元音声门超声实验研究》,载《民族语文》,2019年第4期。

4、论文《拉祜语名词的类称范畴》,载《民族语文》,2017年第6期。

5、论文《澜沧拉祜语村寨名的词汇系统》,载《民族语文》2011年第6期。

6、论文《拉祜语紧元音:从嘎裂声到喉塞尾》,载《民族语文》2011年第3期。

7、论文《拉祜语四音格词的语义特点》,载《民族语文》2010年第3期0.6万

8、论文《拉祜语的四音格词》,载《民族语文》, 2006年第3期。

9、论文《拉祜语与汉语四音格词的初步比较》,载《暨南大学学报》2010年7月第4期。

10、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载日本金泽大学《日中无形文化遗产》,2010年第8集。

11、论文《泰国拉祜族兼用泰语的状况及成因》,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2、论文《论拉祜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功能》,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13、论文《泰国北部拉祜族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4、论文《地域性和全球性的动植物命名有关问题》,载《南开语言学刊》,06年第2期。

15、论文《基于超声检测的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声带运动研究》,载《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19年(第五辑)。

16、论文《美国加州维塞利亚镇拉祜族家庭的母语传承》,载《语言战略研究》,2018第3期。

17、论文《拉祜语四音格词的构成形式与文化内涵》,载香港百越语言研究,2016年12月。

18、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language endangerment of the Kucong language at Shuitang Township in Xinping County》载美国著名期刊《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藏缅区域语言学(季刊)》2015年第2期38卷。

19、论文《云南拉祜族文字使用的历史与现状》,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0、论文《拉祜语的元音格局》,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1、论文《拉祜语与傈僳语四音格词比较研究》,载《暨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2、论文《论拉祜语、载瓦语的语音结构及词的构成》,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3、论文《美国学生汉语中介语元音系统建构次序的实验研究》载《现代外语》,2008年第3期。

24、论文《拉祜族厄莎信仰与基督教的互动整合》,载《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5、论文《浅析澜沧江糯扎渡乡境内建设大型水电站给当地少数民族带来的影响》,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6、论文《拉祜族葫芦笙的制作及其在民间的传承》,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

课题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以下为主持完成的代表性项目:

1、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南亚跨境拉祜语比较研究”(18AYY025),(经费35万,结项号:20241583)。

2、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彝缅语言比较语法话语材料数据库建设” (06BBYY058),结项号:20130952,经费16万元

3、主持完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牡帕密帕〉文化传承与时代价值研究》(经费20万元,2023年12月立项,2024年结项)

4、主持完成“民族语言调查•云南金平拉祜苦聪方言金平土语”(YB1912A037),(教育部语言保护工程项目,经费9万元,2019年立项,已结项)。

5、主持完成“语言方言文化调查·云南澜沧拉祜纳语”(YB1730A004),(教育部语言保护工程项目,经费20万,2017年立项,已结项)。

6、主持完成“民族语言调查•云南拉祜语苦聪话”(YB1624A106),(教育部语言保护工程项目,经费22万元,2016年立项,已结项)。

7、“云南省双语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立项YB135-17),(国家语委课题,经费5万元,2016年立项,已结项)。

8、主持完成南方民族语言调查--拉祜语纳方言(YB1509A020)(教育部语言保护工程项目,经费7万元,2015年立项,已结项)。

9、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与日本金泽大学合作项目“中日两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新文化传统创造的合作研究”(项目经费6万,已结项)。

10、主持完成云南省民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云南民族语言文学传承与保护”,经费75万,(云财教【2010】383号,已结项)。


获奖情况:

1、论著《澜沧笙歌》获“上海图书特等奖(2015-2017)”后201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评为“优秀教材”。

2、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language endangerment of the Kucong language at Shuitang Township in Xinping County》获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奖,2017年。

3、“边疆民族地区民汉双语人才培养及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探索与实践”获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云南省人民政府奖,2017年。

4、云南省教育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论文优秀奖云南省教育厅,2014年。

5、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奖,云南省人民政府,2013年。

6、《拉祜族双语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科研成果著作一等奖,2012年。

7、“《民语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获云南省高等学校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云南省人民政府奖,2012年。

8、“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获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奖,2009年。

9、编著完成的民语教材《拉祜族民间文学概论》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育部奖,1988年。

10、主编《拉汉简明词典》2007年荣获云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11、论文《拉祜语与傈僳语四音格词比较研究》获云南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奖。

12、《拉祜族文化大观》2000年集体荣获国家“优秀图书奖”。

联系方式:1591156629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