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上午,在云南民族大学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陈鲁雁书记作了题为《选择民大 就是选择主动担当起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讲座,给全体新生上了民族大学的第一课,共话“民族团结进步”。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优秀教师代表,全体学生辅导员,2018级全体新生,老生及教练员代表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张桥贵校长主持。

陈鲁雁说,利用开学典礼这一美好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由我给大家上第一课。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是党中央的要求,是立德树人的要求。第一课对于每一位民大的学生来说,实属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于你们未来的大学生活,甚至毕业走入社会,就像穿衣服时扣扣子一样,第一粒扣子扣不好、扣错了,则后面的扣子可能都会扣不好、都会扣错。


(张桥贵校长主持讲座)
“民族大学的第一课上什么?”,陈鲁雁指出,民大要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民族团结进步,对民大师生来讲,是责任,也是使命。选择民大,就是选择主动担当起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
他围绕五个方面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第一个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的选择;第二个观点: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第三个观点: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第四个观点:民族团结要增强“五个认同”;第五个观点: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

“民族大学姓什么?姓民族。团结、进步是民大文化的精髓。换句话说,团结是民大立身之魂,进步是民大发展之魄。民族团结进步,我们一直在行动。”陈鲁雁说。他从七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民大在民族团结方面的行动。第一个方面,学校招齐了56个民族的学生。从2015年开始,学校采取上门招生、政策倾斜等一系列措施,招齐了全国56个民族的学生。第二个方面,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了50%。 “因为团结,所以进步”。云南民族大学为少数民族服务,这个宗旨我们不会变,这个初心我们不会变。第三个方面,学校的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希望同学们多多参与。比如,有民大“春晚”之称的“万人元旦篝火晚会”,各民族师生聚在一起创作、表演、欣赏,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尽情地唱,不仅深受民大师生的喜爱,还吸引了周边学校的同学。第四个方面,民大处处有文化。学校打造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我们有“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有“民族博物馆”,有新建的校史馆。学校还打造了“民族团结教育走廊”。第五个方面,学校建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创办预科,是党对少数民族学子的关怀。它使数以万计的边境少数民族学子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第六个方面,学校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1953年,学校的著名教授,马曜老先生提出了“直接过渡”理论。第七个方面,学校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是教育部、国家民委和云南省政府共建的大学。学校成立了云南民族干部学院。这些都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也是成果。

他强调,民大的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他对民大的同学寄予厚望并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民大的学生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第二,民大的学生要有理想、有担当;第三,民大的学生要有修养、有规矩。
最后,陈鲁雁寄语同学们,民大是我们共同的家园。56个民族56朵花,在这个家园里,我们都要牢记和践行团结、进步的民大精神,让梦想照亮现实,以一个个“微行动”,汇聚成民族团结进步的巨大正能量。
讲座中,同学们还观看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