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研究员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研究员 > 正文

李全敏

发布日期:2024-09-18 编辑:党政办 点击:

基本情况

李全敏,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生态人类学、西南边疆民族


学习经历

2005.03-2009.07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9.09-2002.07 云南大学人类学系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0.09-1994.07 云南大学外语系英语师范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12-今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留学与海外工作经历

2005.03-2009.07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人类学系攻读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3-2004 受云南省地方公派留学基金资助,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2019年 独著《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获云南省第二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2013年独著《认同、关系与不同:中缅边境一个孟高棉语群有关茶叶的社会生活》(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被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评为西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十佳优秀学术著作”。


主持项目和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南边疆各民族气象灾害防御的地方性知识体系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气象灾害防御传统知识读本》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课题《中缅跨境民族走廊山水文化研究》


科研成果

专著

《云南少数民族气象灾害防御习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

《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认同,关系与不同:中缅边境一个孟高棉语群有关茶叶的社会生活》,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论文(中文)

“物候记忆在场与云南山地民族的气象灾害防御”,《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年第5期。

“德昂族的物候历与气象灾害防御”,周琼主编《历史视野下的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科学出版社,2023年。

“江应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对我国西南边疆民族走廊研究的影响”,林超民主编《青山依旧 新松争春:纪念江应樑冥诞110周年学术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

“方国瑜先生的《云南民族史讲义》对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影响”,林超民主编《长风破浪:纪念方国瑜冥诞115周年学术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城市记忆、地方味道与昆明吉庆祥“老字号”的消费认同”,《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藏族的神山崇拜与梅里雪山资源管理的传统生态文明”,林超民主编《民族学评论》第五辑,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

“仪式性消费与德昂族茶叶的跨境流动”,《民族社会的和谐构建:东南亚南亚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

“从德昂茶看少数民族茶叶老字号的地方性与文化价值”,《老字号绿皮书》(2017-2018),中国市场出版社,2018年。

“德昂族酸茶“老字号”与少数民族饮食跨境交流研究”,《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德昂族仪式性茶消费:物质消费边界的跨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茶叶信仰与德昂族的社会治理”,《思想战线》,2015年第4期。

“民间信仰和地方性知识”,《民族学评论第四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

“灾害预警与德昂族的农耕活动中的物候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语言采集与德昂族的茶叶世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滴水仪式、功德储备与德昂族保护环境资源的地方性知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5期。

“礼物之灵与德昂族仪式生活中的茶叶与草烟”,《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礼物馈赠、关系建构与德昂族社会中的茶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译文)

“认知地理和无知地理——在东南亚的跳跃规模”,《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编译文集2:佐米亚、边疆和跨界》,学苑出版社,2017年。

“新奥尔良后卡特里娜飓风时期市政当局对社区与居民的种族化与犯罪化监控手段”,《民族学刊》第4期,2015年。

(英文)

“Beyond taste: the flow of De’ang’s fermented tea in the Yunnan–Myanmar borderlands”  in YUNNAN–BURMA– BENGAL CORRIDOR GEOGRAPHIES Protean Edging of Habitats and Empires,edited by Dan Smyer Yü and Karin Dean,Routledge London and NewYork,2022.

“Tea and Merit: Landscape Making in the Ritual Lives of the De’ang People in Western Yunnan”,in Trans-Himalayan Borderlands: Livelihoods, Territorialities Modernities,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17.

“Tea,Gift-giving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Production of De’ang people in southwest China in southwest China” ,Cultural and Pedagogical Inquiry, 2015.

“Tea and Ang: The Market Economy of a Group of Mon-Khmer Speaking Tea Planters in Yunnan”,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2010.

“Book Review: Doing Anthropology in Consumer Society”, 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2009.

“Book Review: Transcending Boundaries: Zhejiangcun: The Story of a Migrant Village in Beijing” ,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2008.

“Book Review: Scenic spots: Chinese tourism, the state and cultural authority”, China Journal, 2007.

“Two Families, Three Days: An Wedding in Chudonggua Ang Village of Southwest China”, Bulletin of The Thai-Yunnan Project of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