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院新闻

所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所院新闻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作“钱穆与顾颉刚的学术争论”讲座

发布日期:2022-06-10 编辑: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管理办公室 点击:

2022年6月9日晚上19:00-21:00,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帆教授,在线上为我院历史系师生作了题为《历史学家的情怀——从钱穆与顾颉刚的学术争论谈起》的学术讲座。李帆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兼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会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目前共出版《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中国学术:古典与现代之间》《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等著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次获各类科研成果奖。讲座由历史系颜克成老师主持。

李帆教授首先向大家讲授了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以下简称为《年谱》),指出,《年谱》是钱穆潜心研究的成果,并且这本书奠定了钱穆的学术地位。钱穆在编写这部书时,所用研究方法和观点都是在当时学界比较新颖的。顾颉刚读过此书后,先后推荐钱穆到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成为钱穆人生中的重大转折。因此,胡适在其日记中写道“《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

李帆教授指出,《年谱》对于中国经学史的研究有划时代的贡献,更是触及了当时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经今古文之争。为便于大家理解,李帆教授提到了晚清时期的经史关系变化,认为当时正统意义上的经学已分崩离析,其内容分解到现代人文社会各学科中,关键在于现代中国学术如何真正从经学中走出来。《年谱》在这方面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化解了经学上的门户之见,二是对“六经皆史”之成有所突破,为中国现代史学开辟了道路。

其次,李帆教授从顾颉刚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认为顾颉刚在经历过民国时期的混乱,尤其是宋教仁案后,改变了之前的观念。顾认为在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有着复杂背景和政治动机,是为运用政策而非研究学问。同时顾颉刚受胡适的影响,对古代保持怀疑态度,辩伪才是手段与目的一致的工作。由于顾颉刚古史辨思想主要取法今文,尤其是康有为的观念,所以不认同《年谱》。顾撰写《五德始终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承袭康说,变相地驳斥钱穆。李帆教授说,由《年谱》所引发的钱顾之辨,核心问题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史学之争。同时,围绕经学问题展开史学问题上的学术讨论,不仅为此类问题的研讨树立了典范,也为学术问题的健康前行奠定了基础。两位学者的研究都是有益于近代新史学的成长壮大,都为此贡献良多。

最后,李帆教授对于学者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给出了几条建议。一是学者要秉持“学术乃天下之公道”来追求学术真理;二是学者在学术上不能盲从,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三是要破除门户之见,以学理为归;四是要平等讨论,自由协商。

在讲座最后,李帆教授与颜克成老师就讲座内容进行了学术上的交流。本次讲座引发了师生们关于对民国时期学术交流的思考,使大家受益匪浅。

历史系近代史研究生甘绍研 供稿

审校:王舫、颜克成、马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