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19:00—22:00,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博雅读书会”(第六期)在民族博物馆B201举行。
本期读书会分享的书目为《甜与权力: 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美]西敏司)(领读人为2021级民族学博士生贾谦谦)以及《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英]埃德蒙·R.利奇)(领读人为2021级民族学博士生张仙珑),与谈嘉宾分别为郭飞平教授和张晗博士,读书会由杨江林博士主持。
贾谦谦同学结合作者、写作背景,从“糖与社会”“糖与生产”“糖与消费”“糖与权力”等方面,对《甜与权力: 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的历史脉络做了梳理,最后提出三个思考:西敏司在更大的一个宏观角度对民族志进行书写,历史书写对民族志的重要性,从全球政治人类学发展的视角来看特定地区文化意义的产生与转化。
张仙珑同学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即该书提出的问题及其背景、克钦贡萨社会的结构以及本民族志的贡献等方面对《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如何看待利奇书中将人和群体的行为动机限定为对权力的攫取?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结构?如何看待利奇与斯科特的两种“Zomia”研究模式?等思考。
郭飞平老师就《甜与权力》这部经典跟大家分享了“大白兔”奶糖的身份、地位和象征,探讨糖在历史上对中国的影响。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伴随着对物质的需求,世界的联系在加强,对世界一体化进程有很重要的影响。此外,他还指出该书缺乏关于糖的流通过程的详细描述,还可以继续延伸探讨。针对《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这部著作,郭飞平老师对利奇扎实的田野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本书对于认识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张晗老师从人类学家为什么要关注物?糖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以及顺延和广延的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并结合其他学者的批判观点进行了点评,同时对当下如何做研究启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围绕《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张晗老师从是什么在调节贡萨和贡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利奇的“钟摆理论”等视角发表个人见解。
最后,同学们与老师展开交流与讨论,并由杨江林老师进行讨论总结。他指出,糖的全球化过程蕴含着很多的社会意义,钟摆的摆动并非静态或钟摆平衡,而是一个变动的历史互动的过程。第六期“博雅读书会”圆满结束。
文稿:杨琪冰
图片:胡煦晖刘晨旭
审核:黄彩文杨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