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赛音 通讯员段金生)中国民族史学会主办、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承办的首届民族史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于2019年9月21日在云南民族大学召开。来自北京、江苏、湖北、湖南、山东、四川、吉林、甘肃、陕西、青海、内蒙古、贵州、云南等省区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新时代民族史学科的创新发展与“三大体系”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议现场 通讯员供图
在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认为,加强民族史的研究与学科建设,要重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重视宏观与整体视野,注重历史时期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增强历史与现实互动关系的认识。不仅要重视对文献的运用,也要重视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在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们就当前民族史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的话语体系,加强民族史学的研究,必须继承以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多民族语境和全球化的语境下进行话语表达的同时,也必须在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
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正寅教授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族史学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历史研究的具体举措,会议紧扣时代命脉,牢牢把握民族史研究的发展机遇,必将有力推进民族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高飞教授认为,中国的民族史研究具有悠久传统,云南民族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参与了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活动,在边疆民族史、民族考古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底蕴。近年来,在边疆民族治理、边疆区域社会、边疆民族研究理论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届民族史学科建设联席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民族史学科的建设、繁荣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与会学者合影 通讯员供图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