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马曜讲座2020年第一讲: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

发布日期:2020-06-15 编辑: 点击:

主讲人简介:陈谦平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陈谦平,现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下午14:00—16:30,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陈谦平应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邀请,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做了题为《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学术讲座。讲座由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科技处副处长段金生教授主持。

段金生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陈谦平教授的学术贡献与学术成就,接下来陈谦平教授向大家讲述了他的学术经历以及求学过程中所受到的思想启发。讲座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发展、传统中国“天下观”之演变、不平等条约体系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困境、辛亥革命与多民族国家的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华盛顿体系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等方面展开。

首先,陈教授以费正清先生的“冲击—回应”说为开端,指出国际交流与民族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多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明清时期建立发展的“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通行的国际关系体系,但雍正时期开始施行的禁海、禁教政策却使中国关闭了中西方交往的大门。

其次,陈教授提出条约体系、殖民体系是19世纪—20世纪主要的国际关系模式。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西方经济生活方式引入中国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基础,使中国开始了近代经济生活。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由传统皇朝向现代化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主导,中、英两国共同参与的开罗会议重新构建了日本投降后的东亚国际新秩序。

最后,陈教授总结到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实行共和体制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开端,但中国要想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受战争赔款和不平等条约束缚的封建皇朝向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转型,实非易事。

陈教授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广阔的国际视野使大家受益匪浅,讲座最后,参与师生就讲座内容进行踊跃讨论和发言,陈教授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通过本次讲座,全体师生对“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的相关学术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今后相关理论的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编辑:普丽

初审:张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