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01为切实做好2025年本科招生工作,2025年6月25日至28日,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小组代表云南民族大学赴海南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小组成员、学院党委书记杨泽泉,辅导员李雄彬参加此次工作。6月26日,在2025年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现场,招生宣传工作小组围绕办学特色、校园特色、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等方面,为海南省高考学子及家长现场答疑解惑。...
2025
07-012025年6月23日下午,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志公堂举行。学院党政领导出席典礼,2025届全体毕业生、家长代表及教职工代表参加典礼。学院党委书记杨泽泉老师主持毕业典礼学院院长马忻老师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并在致辞中向毕业生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准人生航向;二要永葆奋斗姿态,绽放青春光芒;三要坚持终身学习,成就精彩人生。他勉励毕业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毅前行,...
2025
05-20为深入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创新发展路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际资源共享与合作发展,2025年5月15日-5月16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院长马忻带队先后赴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开展调研交流活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陆海发、副院长李凤琴、公管系主任刘青峰参与调研活动。调研团队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合作交流等领域,与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及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了深入交流与座谈。...
2025
05-1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促就业”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5年5月9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于芷苑小花园成功举办2025届毕业生春季学期专场招聘会。招聘现场汇聚65家优质企业,涵盖教育、金融、文旅、健康医疗等10余个行业,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吸引了全院近300名毕业生参与。 ...
2025
05-082025年5月7日晚,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组织的第十九届“挑战杯”赛事指导交流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梁誉教授,为李凤琴老师及其团队成员分享其在“挑战杯”赛事中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助力项目优化提升,冲击更高赛事奖项。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院长马忻、三位指导老师李凤琴、周家明、田桑以及辅导员老师符小凤、张粮川等出席会议,...
2025
05-05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于2025年5月3日,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的朱赟燕、李锦霞、赵云鹏三名学子走进昆明市西山区金河社区开展调研,社区医养机构的董院长和护工们热情接待大家,并带领同学们为此次入选省赛的“挑战杯”项目进行进一步深入调研。双轨并行:让尊严照护“不离家”在金河社区,87岁的失能老人李爷爷每天早晨都能在社区医养机构中接受专业护理员的翻身护理和康复训练。“现在护理员每天会带我们做康复训练,...
2025
04-282025年4月25日,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团队含朱赟燕,代晓艺,余秋琳前往昆明市民政局老龄处进行专题访谈,深入了解昆明市失能老人现状及社区养老服务政策支持情况,为“挑战杯”项目提供政策支撑和实践参考。此次访谈聚焦失能老人照护难题、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政策扶持措施,助力探索更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首先,访谈伊始,小队聚焦昆明市在农村失能老人情况调研工作。其次,在照护服务政策方面,我们了解到昆明市针对农村失能老人日常生活照料、...
2025
04-262025
04-222025年4月18日晚,我院“政管·大讲堂”系列讲座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博雅院D106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我院有幸邀请到了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训练教授做题为“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史方法:基于个人研究体验的几点主张”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学院梅丽老师主持,部分老师及政治学系2023级、2024级硕士研究生到场学习。刘训练教授系《政治思想史》期刊主编,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25
04-194月18日,云南民族大学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行。我院师生积极参与,共申报14个项目,其中6个入围校级决赛。经激烈角逐,最终1个项目获校级奖项,并与全校其他14个项目共同获得省赛推荐资格。此次竞赛展现了我院学生优秀的创新实践能力,申报项目数量与质量均有突破。获奖成果不仅体现了师生团队的科研水平,也为全院学子树立了创新标杆,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术创新的热情。文字: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