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团学工

国门之地红心燃,共绘边疆教育新图景——教育学院“情系红土地·雁归彩云南”专项社会实践团深入河口县调研

发布日期:2025-07-24    浏览次数:

7月19日,由云南省驻京团工委牵头,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的“情系红土地·雁归彩云南”国情教育专项社会实践团,走进红河州河口县,以座谈研讨、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国门红色文化、国门学校及边疆教育主题展开调研。


undefined

上午9时,“情系红土地·雁归彩云南”专项社会实践座谈会在河口县顺利召开,会上,河口县工委副书记李凯详细介绍当地在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强调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四个与共”深深扎根学生心灵。团县委书记宋爽则围绕强化思想引领、提升科学素养、关心关爱贫困儿童、深化中越交流等主题,分享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果。

随后,实践团师生针对国门学校与边疆教育主题,与县相关部门领导及学校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访谈。陈柳院长表示,此次交流分享让实践团看到了边疆教育的活力与基层需求,期待以此为起点,双方进一步加强联系,推动高校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扎根边疆,服务基层,让教育成果在红土地上更丰硕。通过这场交流会,实践团全面了解了河口国门学校和边境教育的实际状况,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

会后,实践团先后走访了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河口国门小学和国门中学。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河口国门小学,副校长邓丽珠带领实践团参观交流校园文化建设和瑶饰艺术工作坊。该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系列思政课程以及瑶饰课程。

走进国门中学,师生们与校长胡宇展开深入交流。胡宇校长强调,边疆是开放的边缘,也是祖国的末端,教育要发挥稳边、戍边、兴边、强边的作用,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学生,让他们愿意扎根边境,为边疆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与国门学校的交流,实践团师生对国门学校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意识到边疆教育需要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加入,助力边疆教育发展。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南溪镇烈士陵园缅怀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师生们怀着崇敬之心,在纪念碑前,为英雄们敬献花束,以表哀思。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曾经涌现出许多中华优秀儿女,为国家民族独立富强,为边疆解放奉献青春和热血,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在烈士陵园纪念馆,实践团师生们被一个名字深深触动——海关缉私英雄李顺麒。他是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10届毕业生,1988年出生的他,在2014年河口坝洒河道的缉私任务中,与非法越境的不法分子英勇搏斗,负伤跌入红河壮烈牺牲。英雄校友的事迹让师生们备受震撼,更深刻体会到作为民大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此次河口之行,让实践团师生在行走中感悟,在交流中成长,对边疆的教育、文化与历史有了更鲜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为边疆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接下来,实践团将认真梳理调研收获,把青春智慧融入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践,让奋斗的足迹镌刻在祖国的边境线上,真正践行“路在脚下,祖国在我心中”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