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正文

招生就业

2021年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宣传简介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11-12

一、学院简介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云南民族大学25个学院之一。学院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注重内涵、特色和创新发展,秉承“知识+能力+素养”三维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已发展成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等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学院建设单位。设有人文系、旅游系、财经系、信息技术系和艺术系;有秘书学、旅游管理、经济与金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等6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其中,工艺美术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秘书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视觉传达设计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构建了“1+6+6+6+N”办学体制,即共建1个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由6个国家政府主导共商,6个国家一流院校牵头,6个国家共同组建理事会,N个行业、企业、院校、研究院所等多方机构共同参与办学,形成可供借鉴国际化办学创新发展典范。致力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新高地,创建“留学中国、留学云南”留学新品牌,成为澜湄区域职业教育标准制定者,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者,规范办学维护者,办学各方利益协调者。在秘书学、旅游管理、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等4个专业实施“专业+公共英语”和“专业+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涉外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工艺美术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实施“民族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与保护协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中级职称16人,博士、硕士40人,省、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任课教师师资库储备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3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16人,其中,本科生2326人,研究生25人,留学生65人。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历年各类比赛中共获277项奖励;各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双证书”获取率保持在90%以上。实训条件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有54间校内实训室,42个校外实训基地。以科研、教研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研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聚焦教学科研高端智库建设,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建设水平,在教学科研方面,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8项;科研立项169项,其中获得国家级11项,省部级73项,校级70项;出版著作29部等。


二、2021年招生专业介绍

秘书学专业

(四年制应用本科,招收文史类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人文修养,掌握文秘及办公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突出的办文、办会、办事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秘书人才。

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文学概论、秘书理论与实务、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现代办公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等。

办学特色与建设成效: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与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实施“专业+非通用语”、“产教融合、校府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结合学生志愿和高考成绩确定语言分班,在校学习两年非通用语后,于第五学期到语言对象国相关高校留学一学期。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和2020年专业综合评价获C等,是省试点学院、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学院建设单位支撑专业。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6.5%,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专业办学成果支撑的“高等职业教育‘三维一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6部。连续5年承办云南省高校学生文秘技能大赛,有力支持、服务省内外高校秘书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有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5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师生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50多项。

就业面向:就业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和办公行政管理工作;到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考研升学和出国留学深造。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5%。


旅游管理专业

(四年制应用本科,文理兼招)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现代跨境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专业+非通用语”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系统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景区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业务管理、酒店管理和导游实务等能力,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够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酒店等单位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非通用语(泰语、缅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会展旅游、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接待业、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景区管理等。

办学特色与建设成效:采取“专业+非通用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结合学生志愿和高考成绩确定语言分班,在校学习两年非通用语后,于第五学期到语言对象国相关高校留学一学期。拥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富于团结协作专兼结合师资队伍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4人;博士3人,硕士7人;外聘兼职“双师型”教师20余人。建有校内专业实训室5间、校内共享综合实训室46间,与云南世博国旅有限公司等旅游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7家。专业积极推行“以赛带练、以赛带训、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获各类竞赛国家级奖78项,以国家导游资格证、茶艺师资格证为“双证书”获取率保持在90%以上,近三年专业平均就业率为95.4%。 

就业面向:就业主要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考研升学和出国留学深造等。


经济与金融专业

(四年制应用本科,文理兼招)

培养目标:培养符合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掌握与思想政治相融合的经济与金融基本理论,具备数据处理、投融资分析和产品设计能力,可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经济金融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企业从事综合化营销、风险管理、投融资分析、产品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经济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逻辑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保险学原理、公司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经济法、管理学原理等。

办学特色与建设成效:构建1+X、以赛促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和“澜湄合作”机制,面向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澜湄国家招收留学生。拥有专业理论扎实、业务熟练专兼结合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审计师1人,博士3人、硕士5人,有经济与金融行业丰富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20余人。建有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室4间、与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等公司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4家。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3项、行业竞赛奖2项,校级奖20多项。近3年大学英语四级平均通过率40.4%。

就业面向: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年终就业率达 98.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85.71%以上。就业主要面向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及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相关岗位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四年制应用本科,招收理工类考生)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良好的数理基础,具备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与管理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云计算导论、大数据技术概论、物联网技术概论、云平台部署管理与维护、沙盘模拟实训等。

办学特色与建设成效: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了“案例+项目+顶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和2020年专业综合评价获C等。专业拥有15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2人,硕士9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和1名校级教学名师。取得网络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职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5名。专业实习实训条件优越,有云计算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13间,拥有设备近2000台(套),价值1200多万元;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隆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千锋互联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家,较好地满足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近三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41项。

就业面向: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3%,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考研深造、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


工艺美术专业

( 四年制应用本科,招收美术与设计类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工艺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突出的造型基础表现能力、工艺品制作能力、工艺品设计开发及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面向湄公河国家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职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云南民族图案、装饰设计基础、材料与工艺、扎染工艺、民族刺绣工艺、纤维艺术、陶瓷成型工艺、金属工艺等以及相关的选修课。

办学特色与建设成效:立足于学校“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办学特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以“民族民间工艺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产教共融”办学方针,体现“专业+民族文化传承”特色办学思路。2013年,工艺美术专业荣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016年,工艺美术专业获批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7年,获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2019年,获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等、云南省设计类专业排名第一。2020年,中国校友会根据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进行排名,工艺美术专业排名居全国第二,5星级,仅次于清华大学,创下历史新高!

拥有一支“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一线企业导师”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师资队伍计31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高级职称3人,硕(博)学历10人;外聘“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一线企业导师”等“双师型”兼职教师 20 人,其中,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12 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拥有良好实践教学条件,建有大师工作室12间,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20家,坚持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学院奖”大赛、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50余项。

就业面向: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 95.1%以上。专业就业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美工、宣传等工作;自主创业;到设计院校担任相关专业教师;考研或出国深造。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 四年制应用本科,招收美术与设计类考生)

培养目标:顺应国家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战略,云南民族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足于我校“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宗旨,秉承“民族特色艺术教育为核心”的办学出发点,深耕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精准定位区域人才市场需求,发挥地缘优势,多维度塑造人才设计思维能力、策划创意能力和运用传播能力。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通晓视觉传达设计语言,熟练掌握数字设计工具与技能,能够独立从事视觉设计策划、创意、传播相关工作,具备国际视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概论、版式设计ID、视频剪辑与创意、包装设计、数字短片创作与实践、图形创意、专题设计、毕业设计、等。

办学特色与建设成效:实施“专业+公共英语”和“专业+非通用语”两种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涉外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有一支“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一线企业导师”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师资队伍计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教授、副教授4人,师资学缘由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知名院校组成。聘用行业高水平兼任教师10人。专业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艺术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3项。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德国红点奖、pentawards全球包装设计大赛金奖、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等36项。

近三年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奖63项,其中,国际级获奖2项,实现云南高校零的突破,国家级获奖16项,省级获奖45项。学生创意设计项目54项落地,大学生实践项目立项2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19项。

整合云南民族大学设计学科专业实训优势资源,视觉传达专业设计建设有数字媒体实训室、影视后期编辑实训室、文创设计工作室、包装设计工作室等实训工作室26个,配备动态捕捉系统、包装模切机、丝网印刷机等设备,总投入约850万。此外,建设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十余家,企业校内工作站1处。

就业面向: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8.6%,专业就业主要面向文化传播机构、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及各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广告传媒公司,包装设计印刷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公司从事视觉设计、品牌营销和管理等工作;到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教育单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主创业、考研升学或出国深造。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 四年制应用本科,招收美术与设计类考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具备服装与服饰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生产与管理等综合能力,系统掌握服装和服饰基本结构、创新设计方法,以及多种制作材料和工艺。培养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注重理论与技术结合,注重将传统民族服饰艺术、传统民族服饰手工艺与现代服饰进行创新运用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效果图表达、服装设计基础、缝纫基础、服装材料与创新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服饰手工艺、服饰品设计与制作、立体裁剪、民族服装创意设计、陈列设计与营销、服装CAD、服饰摄影等。

就业面向: 本专业已有有5届毕业生,近五年专业毕业生年终平均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专业主要就业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服装与服饰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相关工作;国外服装品牌营销与管理工作;人物形象设计和拍摄工作;从事艺术教育教学和培训工作;以服装服饰为依托的自主创业、考研和出国留学升造等。


招生咨询电话:0871— 65913188

传真:0871—65910093

邮箱:392416706@qq.com

联系人:罗老师、陈老师、马老师、张老师

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月华街2929号云南民族大学呈贡雨花校区广智院D区109室

学院网址:http://ynat.ynni.edu.cn

邮政编码: 650504

Copyright @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民族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8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