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成立于2002年的云南民族大学澜沧江一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简称: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是云南民族大学20多个公办学院之一,是云南民族大学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合作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而创立的标志性品牌学院。学院以打造澜湄区域职业教育标杆为目标,以推进澜湄六国共商共建共享办学机制为途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办学方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具有澜湄特色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建有中国一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境内12个和境外5个)、澜湄职业教育联盟、云南省184职业鉴定所等机构,初步构建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具备研究生、本科、非学历培训等多个办学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基地、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学院先后成为云南省专升本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高职本科试点单位、云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二级学院建设单位、云南省“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高级职称教师29人,博士、硕士87人。教育部高职教育评估和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 学团队1个,任课教师师资库储备有实践经验丰富师资300余人。学院聚焦教学科研高端智库建设,提高服务国家战略水平,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8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26门;科研立项102项(国家级9项,省部级47项,校级46项);出版著作106部等。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2989人。学院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注重内涵、特色和创新发展,秉承“知识+能力+素养”三维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专业+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竞争渠道,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复合型人才。多年来累计培养近1400余名“专业+非通用语”人才,已派出531名学生前往湄公河国家高校为期半年学习交流,40余名毕业生选择在湄公河国家高校读研或进入当地中资企业工作成为中层管理人员。 学院各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学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共400余项。
学院获得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经费及学校配套经费5000多万元,成体系地建成一批(67间)校内实训(实验)室和工作室;与政府、企业合作,建有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院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条件达到全省较高水平,社会服务成效明显。
专业介绍
学院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旅游管理、设计学3个硕士点,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经济与金融、 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及服装与服饰设计等7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其中,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和旅游管理等3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职业教育“3+2”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本 科高校专业名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与金融、土木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等3个专业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经济与金融和视觉传达设计等4个专业采用“专业+英语”和“专业 +非通用语”两种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同时,艺术类专业采用“民族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与保护协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泰国玛希隆大学、清迈大学、老挝国立大学、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缅甸仰光大学和越南河内大学等建有多层次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各专业简介如下表:
名师简介
吴化雨,女,教授,澜湄国际职业学院院长,云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育人才。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讲《民族元素创意》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编教材《构成设计基础》获评全国“十二五”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和“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国家社科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6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20余篇;设计作品获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