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林乐成教授在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执教《纤维艺术》课程。
林乐成教授是国际著名纤维艺术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中国设计贡献成就奖得主。“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策展人,曾屡获国家级的多项大奖。同时,他也是中国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此次他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为核心,与学生深度交流纤维艺术的内涵。

实地考察材料市场 认真准备课程材料
此次受邀到云南民族大学,林老师对云南本土纤维材料和民族民间工艺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亲自前往材料市场为同学们选购上课所需的材料,实地考察和联系上课所需的场所和工具。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对课程的开展充满了期待。
Class1:百人谈纤维——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式教学
《纤维艺术》课程授课第一天,百余名澜湄国际的工艺美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服装与服饰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与专业教师聚集在教室里,分组在探讨对纤维的理解和想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林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同学们积极表达了自己对纤维的理解:有的同学认为纤维是一切的基础,从服装到壁挂装饰都是由纤维组成的一根根线,再由这些线组成了面,进而构成了一个个体;有同学认为纤维不同的材料和质感可以直观表现出人不同的心情和感受,比如开心和难过的时候对于纤维材料的体会和选择就会不同;还有同学认为生活中能做出各种自己想要的物品的各种布料就是纤维,并向林老师展示了自己用各种纤维材料做的作品,林老师对作品的创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以黑色为主的空心手套搭配上长短不一的白色线条使得作品更具肌理感的表达,让作品实变成虚,有变成无,丰富了视觉的表达。


Class2:云南少数民族与纤维——立足于本土,放眼于当代的工艺观
林老师和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们讨论起民族文化生活中有哪些纤维的运用,来自云南各地的彝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同学与林老师分享了自己本民族和家乡的纤维工艺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纤维的应用和制作过程。同学们聊到家乡传统的刺绣、织布、竹编、造纸等都是纤维工艺,还向林老师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纤维工艺里常用的麻布火草等材料。林老师带领同学们体会一种新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先说”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自己和他人的讲述和思考过程中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

林老师了解少数民族同学在生活中对纤维的认识
Class 3 课程总结——新的思维,新的感受
在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林老师对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发散的思维,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同学们觉得林老师的想法和思考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对纤维艺术的新的理解感悟,在日后的工艺学习中都大有裨益。新颖的教学的互动,拉近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距离,与国家一流大师的畅谈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对纤维艺术的新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