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澜湄荐读 -> 正文

首页

【政策解读】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 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7-26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和国务院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云南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会。现就学习解读《意见》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等说明如下:

一、出台背景

深化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是国家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作为为国家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的高校毕业生连续接近700多万,就业压力日趋严重,面对这一社会难题,只有通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结合,加快培养较大规模的富有创新精神、敢于积极投身实践的创新型人才才有可能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领导对此作出过多次阐述和指示。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精神和理念的不断强化,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推动高校学生就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高校创新教育理念滞后,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依然突出。为了更好的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各个高校,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意见》,并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务办印发,各省市区高校积极响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神,各省教育厅主持召开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会。

二、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把完善高校创新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

各省市区高校首先要抓好学习宣传,认真学习《意见》及视频会议精神,运用多媒体宣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营造氛围;其次,做好方案规划,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做好“十三五”教育规划,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动力;再次,加强组织领导,以教育厅为主,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共青团等相关部门为辅,组成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方向;最后力争各方支持,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构建众创空间,建设创业师资,鼓励高校各群体的创业热情。具体做到: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政策体系;完善政策扶持和激励办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和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宣传工作;狠抓责任落实。

(二)具体目标

要求各省市区高校2015年起,全面启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第二阶段到2017年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建设一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先进部门、示范高校和实践基地;第三阶段到2020年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文化引领等多位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三)九大任务

1、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根据不同行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一是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实施高职高专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二是行业企业等制定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三是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探索建立三个新机制。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市场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二是通过多种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三是打通相近学科的联系,开设学科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3、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一是应做到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现实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二是学校应积极开发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三是要加强优质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借助网络平台,推出在线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使学生能更方便,更快捷的接触和了解创新创业课程。

4、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一是通过扩大小班式教学和鼓励教师将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的手段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二是充分合理的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三是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5、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主要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出一是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培养机制;二是通过各地区,各高校创新资源对学生的开放,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了解创新,培养创新意识;三是鼓励各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建立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四是高校应积极鼓励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国家举办的相关大赛,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6、 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首先,高校应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二是高校要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定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定制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行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并设立创新创业能力奖学金。

7、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鼓励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立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完善高校科研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业。

8、 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强化信息服务,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加强创业培训,创业培训课程、网络培训平台;发布创业指南,引导学生捕捉创业商机。

9、 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高校要通过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设施,重点支持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制定互联网创业扶持政策。

    目前,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任务都已十分明确,接下来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云南省正在积极制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各高校也正在认真研制实施细则,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作为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摆在突出位置,细化方案,强化落实,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积极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Copyright @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民族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8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