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上双向发力,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云南将推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积极融入和服务好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访谈嘉宾: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
精 彩 观 点

云南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上双向发力,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云南教育在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采取了“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的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做了以下三点:
一是确立了新目标新定位。我们率先与教育部签订了《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明确提出云南教育对外开放“一心三地”的新目标、新定位,即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重要人才培训基地、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云南省委、省政府围绕这一新目标、新定位,制定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谋划和推动云南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合作。
第二个就是“走出去”行稳致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汉语国际推广持续推进,云南在境外举办孔子学院(课堂)数量达15所,培训学员超过5万人。国家汉办授权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建设三个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开展丰富的汉语国际推广活动。其次是境外办学实现新突破,我们现在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设有境外办学机构12个、境外办学项目3个。其中,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在泰国建立曼谷商学院,成为我们第一所在泰国开办的学历学位教育机构的中国高校。最后是出国留学务实开展,我们实施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云南省地方公派留学项目等一批项目,为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2016年以来共派出各类留学人员1882人。同时,我们实施滇西边境山区中学英语教师和教改出国留学项目,为滇西59个贫困县培养了700多名教师、校长。
第三个是“引进来”成果丰硕。来滇留学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第一个地方政府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重点奖励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来云南留学的留学生。截至2018年底,共有全球148个国家的1.93万名学生来滇留学,比2014年增长了一倍多,留学生人数排在全国第九位。来滇留学生中,南亚东南亚的学生接近90%。云南民族大学联合38家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培养培训学生2万多人次。其次是中外合作办学加快推进,我们现经教育部审批备案的合作办学项目有31个,这些项目合作领域包括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体育、土木工程、物流管理、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项目专业设置都以社会需求为主。另一个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我们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双边和多边交流机制,不断拓宽国际交流合作。

云南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其中,小语种人才培养比较具有代表性。
云南有非常好的区位优势,我们合作的重点是在南亚、东南亚国家。2018年,省教育厅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并制定方案,其中小语种人才培养比较具有代表性。
我们在全省36所高校开设了69个南亚东南亚语种(简称:“小语种”)专业点,建成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4个、示范点10个,在籍学生规模近8000人,全省高校学习小语种课程的人数达7.5万人,形成了优秀语言类专门人才和复合型、复语型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小语种人才培养支撑了高校的国别区域研究,目前全省建成38个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其中15个获教育部审批备案。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开拓大范围人才培养合作、建设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三个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开拓大范围人才培养合作、建设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三个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在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我们将重点从3个方面着力推进:第一是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机制。我们成立了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推进小组,定期组织有关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申报事项和管理机制的讲座和培训,同时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对有工作成效的办学单位进行奖励,形成奖优罚劣、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第二是搭建中外合作办学交流平台。我们举办中外合作办学论坛这一类的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境内外一流高校到云南出席并参加活动,选派高校代表团赴国外洽谈对接,搭建云南省高校与境内外一流高校交流的平台,促进云南省高校与境内外一流高校的沟通合作。第三是积极开拓优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们对有一定合作基础的优质资源给予重点扶持,引导并支持其举办独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第二个是在开展大范围人才培养合作方面。2019年,云南省政府将提供1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重点招收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来滇留学;另外一个是提供1000个公派留学名额,选拔云南省优秀人才到国外友好院校进修访学。省教育厅将继续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大学、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培养大批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第三个是在建设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方面。近年来,云南搭建了“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论坛”“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等一批高质量教育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区域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加强了联系,在师生交流、课程互换、学分互认、实习实训、学位互授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区域学校之间的互学互鉴、共同进步。下一步,云南省将进一步发挥优势,积极建好用好现有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开拓建设新的平台。同时,邀请更多南亚东南亚教育机构与云南的教育机构合作,参与平台建设,共同推进区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积极融入和服务好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年6月,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云南-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论坛”,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校长、专家、学者500多人出席论坛,80所国内外高校参加教育展。两届教育合作论坛,签署合作协议16份,进一步提升了云南与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服务国家和地方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继续按照“一心三地”的目标定位,主动作为,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合作,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新突破。这个要立足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特别在急需、薄弱、空白的学科领域,开展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的合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联合实验室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第二是整合资源,开展汉语国际推广新路径。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重点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孔子学院(课堂)建设。挖掘云南本土文化、体育、艺术、中医药等资源和特色优势,设计并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新项目,寻求汉语国际推广新路径。
第三是扩大规模,探索来滇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建立地方政府、企业及学校外国留学生奖助学体系,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完善来滇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来滇留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生源国别和专业结构。
第四是完善机制,打造教育对外开放交流新品牌。目前我们主要打造两块品牌,一个是“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论坛”品牌,另外一个是“留学云南”的品牌,通过品牌项目建设引领教育对外交流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五是搭好平台,丰富中外人文交流新内涵。我们重点支持云南大学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云南民族大学建设“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昆明理工大学建设“云南-泰国大学联盟”和办好“澜湄大学生体育运动会”,红河学院建设“红河流域大学校长联盟”,不断丰富中外人文交流新内涵。
所以作为云南来讲,我们教育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将推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积极融入和服务好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