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国家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职业教育发展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改革创新的主线。

产业学院的本质内涵
以服务与支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多元主体共建共享资源,集人才培养与培训、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新型育人组织模式和“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
产业学院的目标定位
其宗旨是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提高技能型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培训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形成在该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专业化优势,实现区域产业链(群)与学校专业链(群)、人才链与创新链的对接与融合,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综合型、创新性人才支撑,并通过科技研发推动区域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全面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及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学院的基本特征
区域根植性:
产业学院以服务区域产业或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主要是地方产业链发展的需求与驱动。
改革创新性:
产业学院内,人才和知识的溢出效应将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的技术创新。
产业专属性:
产业学院是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建立,是服务于特定的产业、产业链或者产业集群,有明确的服务指向性。
资源共享性:
产业学院中不同的参与主体拥有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整合协同不同主体的资源要素,实现了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主体共享资源。
产业关联性与专业化:
产业关联性与专业化特征,使得学院内企业之间、企业与院校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产教更易形成共同的利益诉求,保证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学院的组建逻辑和发展路径
产业学院的建设逻辑:
产业学院实现了以面对面、面对链的方式,形成基于人才生态系统的整体人才。
产业学院的发展路径
以服务产业(集群)的专业群为纽带,实现产业链(群)、 专 业链(群)、 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多方优质资源共享为核心,共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以现代化治理结构建设为保障,创新多元主体合作与运行机制。
来源:文章整理于辽宁省教育研究院高鸿副院长
在新道数智化人才培养创新论坛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