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创新实验区师资队伍结构

发布日期:2018-03-23    点击:

创新实验区师资队伍结构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还聘请兼职教授、副教授10余人。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聘任知名大学教授为客座教授,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一、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

姓  名

出生年月

学位

专业

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承担的教学工作

刘劲荣

1964.1

博士

教  授

民族语言

总负责人

罗海麟

1954.11

学士

副教授

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等

赵岩社

1962.1

硕士

教  授

民族语言

现代佤语等

李  列

1967.2

博士

教  授

民族文学

现当代文学

黄彩文

1971.2

博士

副教授

民族学

写作

周德才

1963.1

博士

教  授

民族语言

现代彝语、缅甸语等

刀  洁

1966.1

博士

教  授

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等

刘  青

1966.5

博士

教  授

文字学

古文字学

岳麻腊

1966.3

博士

教  授

民族语言

缅甸语等

张雨江

1963.1

硕士

教  授

语言学

现代汉语等

和晓花

1962.9

学士

教  授

民族语言

编辑出版学

余金枝

1966.8

博士

副教授

民族语言

比较语言学

金学良

1956.

学士

教  授

民族语言

景颇语

龙  珊

1968.

在读博士

副教授

民族文学

文学理论

李  瑛

1967.

在读博士

副教授

民族文学

文学理论

张  伟

1969.

学士

副教授

民族语言

拉祜语

岩温龙

1962.

学士

副教授

民族语言

西双版纳傣语

李教昌

1968.

学士

副教授

民族语言

西双版纳傣语

昂自明

1960.

学士

副教授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

岳早念

1955.


副教授

民族语言

景颇语

蔡小晃

1955.


副教授

民族语言

德宏傣语

武和兴

1960.

在读博士

副教授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

赵金灿


教授

副教授

民族语言

 语言学

王淑英


教授

副教授

民间文学

文学

二、主要的兼职教师

姓  名

出生年月

学位

专业

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承担的

教学工作

从事相关专业

领域及岗位

和少英

1954

博士

教授

民族文化

文化人类学

教师

陈斌

1962

博士

教授

民间文学民族学

民族文学

教师

杨光远

1952.

博士

教授

民族语言

德宏傣语

教师

李国文

1951.

学士

教授

民族古籍

民族古籍

教师

和丽峰

1964.

学士

教授

民族语言

民族语言

教师

赵世红

1951.

学士

教授

民族古籍

民族古籍

教师

和学光

1951.

学士

教授

民族语言

纳西族语文

教师

李静生

1950.

学士

教授

民族语言

纳西族语文

教师

熊光红

1968

学士

副教授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

教师

和金光

1968.

学士

副教授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

教师

蔡荣男

1971.

博士

副教授

民族语言

德宏傣语

教师

三、实验区主持人刘劲荣简介

刘劲荣博士、教授,多年担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1996年任民族语言文学系副主任,2003年任民族文化学院院长,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长期负责民族文化学院的全面管理工作,承担该专业方向的教学工作,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贡献如下:

 1、省级重点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项目负责人(1996年立项,已通过两次检查验收,经费20万元)。

2、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项目负责人(2008年立项,项目编号:TS10533,已开始建设,经费40万元)。

3、先后与他人负责主持省级重点学科“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建设(1992年立项,已建成挂牌。经费50万元)。

4、全面领导专业的建设工作,主持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方案,设计了课程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5、在研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缅语比较语法话语材料数据库建设”(批准号06BYY058,经费16万元)和国家民委2005年科研项目“拉祜语四音格词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项目编号05YN03,经费1.5万元)等项目。

6、先后与他人负责主持的省院省校——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与南开大学的合作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基地”(2000年立项,已通过验收挂牌,科研经费58万元)。

7、负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材建设工作,所编著的教材《拉祜族民间文学概论》及词典《汉拉简明词典》已公开出版发行,所撰写并出版发表的专著、译著、合著和数十篇论文,反映了其较高的研究水平。

四、其他主要教师简介

1.罗海麟,男,彝族,副教授,民族文化学院党委书记。1986年,在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一直从事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1991年任副所长,2003年任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党委书记,长期负责民族文化学院的党和教学管理工作,是本项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管理者、实施者之一。1986年开始在石林县(原路南县)进行民族教育体制改革试验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创办路南圭山民族职业中学,完成了路南县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了路南农职业技术教育。该试验进行了6年,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赞誉。参与了民族文化学院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项目的建设,作为学院党委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参与领导专业的建设工作,和学院院长一起主持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方案,设计了课程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参与完成了和少英副校长主持的省院省校合作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子课题。完成了省政府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立项的《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负责完成“怒江傈僳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子课题。参与省委宣传部主持编著的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编写,完成了民族教育《开启心智的金钥匙》一书的撰写。

2.赵岩社,男,佤族,教授,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校级学科带头人;2001年8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云南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民文教材审定专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佤族研究会副会长。出版专著、合著、译著《佤族生活方式》、《佤语概论》、《佤语语法》、《云南民族语言文字概论》、《班洪事件纪实》、《民族理论与民族发展》、《佤族农村实用技术》等。发表学术论文《佤语的前置音》、《中国孟高棉语描写语言学的现状与展望》、《佤语的音节》、《佤语骈俪语的语言特点》、《佤语布饶方言与阿佤方言比较研究》、《佤族木鼓文化探析》、《佤语音节的配合规律》、《佤语词汇中的外来词》、《佤语修辞研究》、《必须重视民族语文工作》、《缅甸语的音变词》、《关于佤族地名、姓名翻译的若干问题》、《莽语与佤语比较研究》、《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发展总趋势》、《话说佤文与赖撒拉》、《佤汉双语教学比较研究》等篇。

3.周德才博士,男,彝族,1963年2月生,云南省新平县人。语言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后在云南民族学院民语系工作至今。现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硕士生导师。1998年8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9月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1999至2000学年度被评为院级“优秀班主任”,1997年被院学术委员会确定为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0年,校骨干教师培养终结评审通过,为校骨干教师,2000-2001、2001-2002两个学年度荣获院“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奖学金”及证书。2005年8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4.刀洁博士,女,傣族,1965年12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7月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7月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濒危语言研究工作,2006年4月出站。出版《布芒语研究》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5. 张雨江,女,彝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参与教育部重点项目“云南民族学校“三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云南省社科项目“濒危语言的现状及保护研究——以云南富宁末昂语为例”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自选项目“彝缅语言比较语法话语材料数据库建设”等。发表学术论文《浅论拉祜语新词的创造与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独撰,2006)、《拉祜语构词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独撰,2008)、《拉祜语语法化研究》(民族语文,独撰,2007)、《拉祜语名词词缀研究》(贵州研究,独撰,2007)、《拉祜语的结构助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独撰,2007)等。

6.金学良,男,景颇族,教授。 1984年12月评定助教,1987年5月评讲师,1997年11月29日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校级骨干教师。曾任民语系藏缅语教研室副主任、景颇语教研室主任、民语系副主任、政治辅导员,为学生支部书记。出版专著《景颇语基础教程》等。

7.和晓花,女,白族,教授,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彝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2年评为讲师,1998年破格评为副教授。1991年—1996年,兼任民语系教学秘书;1998年—2002年,兼任民语系办公室主任;1998年—2002年,兼任民语系98级1班班主任;现任编辑出版教研室主任。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8.岳麻腊博士,男,景颇族,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缅甸语亲属称谓语义分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05)、《景颇语杜连话概况》 (民族语文; 2006年04期)等。

  9.余金枝博士,女,苗族,副教授,博士。曾获得中央民族大学“211”三期工程资助优秀研究生出国访学项目,于2010年在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做访问学者,从2000年起,一直坚持语言田野调查,先后在湖南调查过苗语、土家语、瓦乡话,在云南调查过哈尼语支系的西摩洛语、景颇语支系的景颇语;在泰国,调查过阿卡语、拉祜语和青苗苗语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发表了20篇专业论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主持中央民族大学985子项目(项目为国家教育部项目)一个“矮寨苗语参考语法”,现已完成初稿。约有35万字。先后参加国家级课题10项,并完成了相关的研究任务。

10、刘青博士,女,汉族,博士后,教授。曾参与主研教育部“十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研究》(2002年9月~2004年11月);在研项目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云南语言间关系研究》(主研,2001年结题);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昆明城市变迁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主持,2010年结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滇西北高山峡谷区多民族杂居村落语言与文化接触关系研究》(主持,2012年结题,项目批准号09YJAZH038)。近几年发表的主要成果有:

专著:《< 易经>心理类词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甲骨卜辞神话资料的整理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论文:《< 易经>“亨”字释义新证》,《思想战线》2003年6期;

《甲骨卜辞语序的时间顺序原则及其制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辑,2007年;《字法与句法及时间顺序原则之例外》,《汉语学习》2008年5期;《从甲骨卜辞看十二生肖之衍生》,《思想战线》2008年5期;《青海柳湾陶器符号与普米族刻划符号及纳西东巴文之比较》,《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1期等等。专著《< 易经>心理类词研究》获昆明市社科成果一等奖。专著《甲骨卜辞神话资料的整理研究》获云南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