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布日期:2018-03-23    点击:

少数民族地区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据统计资料显示,云南省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只占22%左右。而且只有云南民族大学开设中国少数民族(纳西、傣、傈僳、佤、拉祜、景颇)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这种局面很不利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显著特点是面向各少数民族考生招生,学生毕业后回得去、用得上,能够解决民族地区双语人才奇缺的现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向纵深推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民族文化学院如何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在云南民族地区行政公务活动中,藏、彝、壮、傣、景颇、拉祜、纳西、佤、白、苗、傈僳、哈尼等语言都有广泛的使用空间;民族自治地方的主体民族语言更是成为当地人们交流交际的重要工具。

    2.云南新闻媒介,还有一块较为特殊的领域,即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刊物、报纸的编辑、出版、发行和民族语广播、电视的制作。这些单位和部门,每年都需要民汉语文兼通、受过民族语言文学高级教育的人才。

    3.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涉及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处理及其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不仅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字都能进入电脑,而且大多数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这一切都说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空间及其存在价值。

   4.国家实行语言文字平等政策,加强双语教育,为一些濒危语言的教学和使用创造有利条件,延缓其消亡时间;这些工作的开展,缺少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人才,几乎不可能完成。

   5.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文艺创作,目前有不少语言使用于本民族各类戏剧、曲艺的创作和表演,如用于藏戏、壮剧、白剧、傣剧、彝剧等等,更使中华文化放射出奇光异彩。

   6.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除了能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从事翻译、教学、科研、编辑、文学创作、新闻写作、文献整理工作外,还能够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文秘、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等国家公务员工作。在各民族地区,毕业生可成为工作的多面手,成为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

   7.据调查, 在云南的公检法系统中,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同志不多,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2008年11月28日批示,要求加大对双语人才的培养。针对云南法院系统目前面临“少数民族法官后继无人”的严重现实,2009年3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六部门联合下发了《云南省法院系统定向招录培养少数民族人员方案》。省委和省政府决定2009年在全省法院系统进行试点,正式启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订单式”模式。

     综上所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仍具有较好的人才需求市场,就业形势仍处于良好状况。专业建设之必要,可见一斑。


创新实验区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本专业若被列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验区,将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决心抓住机遇,利用4年建设期,将本专业的建设再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1.师资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按照“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学历以及正、副高职的比例不断增加。改善现有教师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70%;通过教师进修、以老带新、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加快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 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不断完善和健全现有的计算语言实验室,继续完成对佤、拉祜、傈僳、傣、纳西、彝、景颇等民族语言的语料库建设,使本专业教学实验室成为基础教学、提升教学、创新教学和实践模拟教学为一体的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与质量建设,建立各种类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完善多媒体教学技术、校园网络资源等硬件设施。

   3. 课程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理论教学上要加快课程更新速度,拓宽课程覆盖领域,优化课程结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学院、教研室、基地教学管理机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

   4.教材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采用国家教育部或国家十一五规划由本学科权威人士编写的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完善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教学辅助资源建设。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组织编写适用教材,加强民族语教材公开出版发行工作。

   5.教研改革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鼓励教师参加学术活动,每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相关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发表教学研究改革和学术论文,多出版学术专著,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保证9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之外,每学年每位教师写出一份教学总结报告,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结及经验交流。

   6.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教育部和云南省教育厅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针对云南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等综合能力。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学校与人才需求单位联合实现订单培养模式,为学生实践提供真实的实训平台,以满足不同职业岗位对本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

   7.实施多证书教育。实施多证书(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教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坚持知识、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毕业之前不仅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而且力争获得其他职业证书;进一步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使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