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贵州省非物质文化评审专家、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仙艳教授,应邀莅临民族文化学院,开展了一场题为“以文学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以苗族古歌和民国苗疆多重表述为例”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院长韦名应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杨茜教授、阿错教授、张劲夫副教授、黄永臻副教授和杨银梅、鲁茸玉滇博士、吴金标老师等近百名师生共同参与交流。

龙仙艳教授以诗为引,开启了讲座的序幕,内容聚焦于苗族古歌的拓展研究、中国歌谣的诗性智慧、民国苗疆的多维度表述及《边城》命名的个案分析四大板块。她首先深入剖析苗族古歌,强调其教育功能及特定环境下的意义,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听众勾勒出一幅苗族历史文化的斑斓图景。随后,龙教授将话题转向中国歌谣的诗性智慧,通过鲜活实例与深刻剖析,将抽象理论与历史背景具象化,生动展现了歌谣所蕴含的非凡魅力。紧接着,她探讨了民国苗疆的多重表述,从多元视角解读该时期苗疆在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复杂面貌。在《边城》命名个案研究中,龙教授引领听众深入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深层,感受其丰富的文化意蕴。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热情参与,围绕苗族古歌的传承、民国苗疆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话题积极提问。杨茜书记与黄永臻副教授也分别就《边城》的选址命名及跨学科研究在文化解读中的运用提出见解,龙仙艳教授一一耐心回应,现场气氛热烈,思想交流频繁,火花四溅。

讲座最后,韦名应院长进行了精炼的总结。他指出,龙仙艳教授的讲座凭借丰富的田野调查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苗族古歌的多元魅力。其研究范式跨学科且视野宽广,巧妙融合了文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知识,深入挖掘苗族古歌的语言与文化价值,分析深刻,极具说服力,展现了高度的共识意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龙教授在研究中推陈出新,打破了传统框架,为民族文化研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此次讲座充分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独特魅力。在龙仙艳教授的引领下,师生们不仅领略了苗族古歌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风采,更深刻感受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交融与共生。苗族古歌犹如穿越时空的文化桥梁,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而民国苗疆的多重表述,则是时代变迁中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生动写照。
在文学人类学跨学科研究范式的视角下,苗族古歌与民国苗疆的多重表述相遇相融,共同揭示了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宝贵拼图。这提醒我们,应珍视并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财富,以跨学科的视角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光彩,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