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覃祥周译审应邀到我院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4-12-13    点击:

2024年12月9日下午,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译审,同时也是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研究员的覃祥周老师,应邀到民族文化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新时代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韦名应教授主持,龙珊教授、赵秀兰副教授、黄永臻副教授、赵美芳老师等近百名师生参与交流。

说明: C:\Users\ace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hky94zlmk6ea21\FileStorage\Temp\96b833a1cfd1dfb5ae32d72796aa2cf.png

覃祥周老师首先强调了唱山歌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他明确指出,唱山歌是西南边陲各族人民的习俗,滇黔桂湘粤等省区人们都爱唱山歌,唱山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了广西每年的三月三“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代言、以歌代斗、倚歌择偶”等习俗。

其次,覃老师详细阐述了山歌手的分类以及山歌的艺术特点。山歌手的类别多样,包括乡村歌手、学生歌手、民族歌手、时代歌手、艺术学者歌手、研究学者歌手、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者以及山歌爱好者等。在探讨山歌的格律时,覃老师指出其主要包括押韵、平仄和节奏这三大要素。山歌在创作上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其基本特性体现为口头性、变异性、人民性、实用性和时代性。覃老师特别强调了山歌所蕴含的“三味”:泥土味,展现了其深厚的乡土根基;人情味,体现了浓厚的人间情感;时代味,则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风貌。同时,山歌还具有“三变”:变形,即形式上的灵活多变;变义,指内容上的丰富多样;变韵,则是音韵上的巧妙运用。在创作方法上,山歌遵循着“三法”——赋、比、兴,这是山歌创作的精髓所在。此外,山歌的创作还要求充满激情,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

最后,覃祥周老师着重强调了山歌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指出,山歌不仅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够深深抚慰百姓的心灵,帮助他们释放生活中的压力,而且它还是鼓舞人民志气、振奋精神的强大力量。更重要的是,山歌作为一种生动的宣传工具,有效地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方针与政策,促进了社会信息的广泛传播。

为了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山歌的独特魅力及其积极作用,覃老师特别安排了一个互动环节,带领大家现场唱起了经典的“阿瓦人民唱新歌”。在悠扬的歌声中,大家不仅领略到了山歌的韵律之美,更深刻体会到了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时代精神。这次体验无疑加深了大家对山歌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说明: C:\Users\ace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hky94zlmk6ea21\FileStorage\Temp\7aca6b82283c32eb253f9dfb064e66d.png

讲座尾声,韦名应院长总结了讲座要点,强调了山歌传承的重要性。龙珊教授也分享了个人感悟。她认为山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与发展任重道远,我们每个人都应肩负起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让山歌这颗璀璨的民间艺术之星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让后人依然能够聆听这来自历史深处的动人旋律,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本次讲座成效显著,既令师生们深切领悟到山歌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关键意义,又为其搭建起洞察山歌发展与传承的全景视野。讲座干货满满、观点精到,为后续相关学术研究点明路径,也给实践活动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照思路。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李旭练教授莅临我院开展学术讲座